今天在书店看到一本有意思的书——《社交恐惧心理学》,粗粗翻了几页就颠覆了我的认知。
作者说,社交恐惧症与内向和害羞并不是一回事,这三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论是内向还是害羞,都是正常的人格特质,而社交恐惧症则是病态的,伴随着很高程度的社交焦虑及相关障碍。
我一直喜欢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但是事实上我只是内向,有点慢热,远远没有达到“社交恐惧症”的程度。
原来,社交恐惧和不喜欢社交是有区别的。我不喜欢社交,是因为我觉得别人很难理解我,也很少有人能get我的奇思妙想。
比起一群人在一起,我更喜欢一个人独处。以前我以为自己是社恐,但事实上,在人群之中的确有一部分人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独处。
不知道这个和80年代的计划生育有没有关系,我觉得作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习惯一个人玩耍,身边也没有同龄人,所以不擅长社交,特别是和同龄人。
说起来,读大学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内向,这可能和一个宿舍一个圈子有关,我们宿舍里住着6个女孩,我们总是同进同出,无话不谈。但是和别的宿舍的女孩交往我们寝室并不多,所以那时候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擅长社交。
上班以后就有点不同了,其实现在想起来,刚上班那会儿我像个小孩,有什么说什么,说话没有顾忌,从来不会留意别人的想法。
后来进入了现在这家公司,进来了以后发现工作氛围很拘谨,大家说话都很小心谨慎,即使如此,自己还是不懂怎么说话,也不喜欢和别人交流。
不管性格还是说话习惯,都会慢慢变化,在小的时候,在校园里不会太过关注这些,也不会关注别人怎么看我。
后来慢慢长大,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开始慢慢产生变化,从一个说话大大咧咧的人变成了内向,容易害羞的性格。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开始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如果我还是像以前那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别人会不会认为我这个人不太可靠?或者显得我不善于沟通,不会说话。慢慢的,把自己心里的想法隐藏了起来,把自己真实的性格隐藏起来。
久而久之,话越来越少,就形成了内向又害羞的性格。但是如果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跟我熟悉的、亲密的人交谈,我话还是很多。
今天虽然只是粗略翻了一下这本书,但是突然对自己形成了这样一个认知,自己并没有社交恐惧症,只是讲话小心谨慎,性格内向害羞而已,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很正常。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不妨对照一下上面的表格,可能也会和我一样,有新的发现。
其实,我们不用把自己定性为性格如何如何的人,每个人的性格会随着经历和阅历慢慢产生变化,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