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评价学生,但是,你是按什么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呢?比如,批阅一篇作文,两个学生同样得分9分,但是老师给的标准一样吗?可能一个学生是因为语法错误如时态的问题丢掉1分,另一个学生是因为单词书写不规范而失去1分,也就是即使相同的分数,会有不同的标准。同样,在日常教学的评价过程中,尤其对于表现性任务的评价,必然伴随着标准,即评价量规、。
王蔷教授指出:在“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课堂评价往往存在教学目标与评价不对等、教学环节与评价未对接、教学过程与评价不匹配等问题,只有教学评的动作,而没有评反哺教学的功效,教学过程不能形成闭环,教学效果较差。
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评价语单一。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课堂上的评价应该是一个连续体的存在,针对不同的目标评价方法也会不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以反馈。但是在课堂上,我们老师的即时评价反馈往往较匮乏,或存在语言贫乏、笼统的问题,常使用good,great,good job 等固定表达,我们会发现学生听到这些评价语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我们的评价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另外,对于英语老师而言,面临班级较多、检测时间不够等困难,且综合能力评价反馈往往具有局限性。
课堂评价不能局限于了解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要关注学习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解决呢?
2022版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而评价量规是一种新型的、多方面结合的、基于标准的评价工具。教师通过制作偏重过程的解析型量规,把量规的评价维度、维度描述、评价标尺与教学评环节相对应,让量规贯穿学习活动,不仅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还能指导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是一种更精确、全面、高效和个性化的评价方法。
刘徽教授指出,最好在单元一开始就把量规交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方向可循。而且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作量规,学生通过搜集学习证据等方式参与到量规的制定中,他们的学习动力会更强。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量规可以分为成果评价量规和认知评价量规。成果评价量规是对成果和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认知评价量规是对成果或作品所反映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成果评价量规是对外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认知评价量规是对看不到的内在认知结构进行评价。
无论是成果评价量规还是认知评价量规,都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整体型量规和分析型量规。整体型量规就整体情况进行等级描述,而分析型量规则是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等级描述。
成果评价量规的制定。
成果评价量规是对成果或作品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价的量规,有两种表示法,即递进法和基准法。
(1)递进法。递进法是最为常用的,主要用表示程度的等级词作为划分水平的依据。既可以用于整体型量规,也可以用于分析性量规,比较常见的有以“经常、有时、偶尔、没有”等表示时间频率的等级词,或者以不熟练、比较熟练、熟练、非常熟练”。“差、一般、好”“不够、一般、非常”等表示成效的等级词,也可以简单的用“1、2、3”为等级,或者为了增加趣味性,以“新手级、专家级、大师级”为等级词。具体要结合每个评价任务进行。
(2)基准法。希尔认为递进法的缺点可能会比较主观,因为有时很难客观的去判断“经常、熟练和比较熟练”的区别是什么。基准法就是确定一个基准,将之界定为满足成功标准,把满足成功标准作为制定其他标准的基准,基准法一般分为四档,从低次到高次分别为:远未达到成功标准,接近成功标准,满足成功标准,超出成功标准,并将重心放在代表满足成功标准这一表现层级的制定上。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设计整体性量规,也可用于设计分析型量规。
认知评价量规的制定。
成果评价量规的对象主要是成果或作品本身的质量,而认知评价量规,则更关心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成果评价量规的制定有递进法和基准法两种,认知评价量规也有类似的方法,但认知评价量规的递进法依据的是认知发展的规律及一种认知水平的分类。可以用通用整体量规。但学科不同任务,不同也会产生评价梁辉制定的变式。在具体开展评价时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
认知评价量规还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思维工具来达成,比如思维导图,个人意涵和概念地图,这些图更直接的反映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未来将会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认知评价,概念地图是教育者所能采用的最有力的评价工具。结构化的思维工具会考虑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概念、案例、原理等。
评价量规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进程的“脚手架”。评价不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也可参与学习评价。借助评价量规,用学生的学习结果优化教师的教,在不断迭代优化中反哺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可视化、有意义的闭环,是一种前沿、有预见性的教学评价尝试。好的量规就如同一把刻度精确且清晰的尺子,让教师不必绞尽脑汁出一张张试卷,仅通过学生的正确率了解其能力水平,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互动中、在学生日常的作业表现中,就能较为准确地评估出他们的能力水平,甚至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适切的支持。
这是自己看论文时其他老师对四年级下册Weather这一单元评价量规的设计。这是属于认知评价的量规。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有层次的、立体的,而不是单向的、平面的。评价量规的维度描述可以让目标、环节、评价之间的对接更精准,教学评价让每个活动环节的设计都可以通过量规检测其是否达成某个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倾向于成果评价量规。一个好的量规的设计需要老师极高的素养,参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针对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大活动设计评价量规的三个维度,基于学情和课型设计有梯度的评价标尺。量规的设计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的评,也要有对老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