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世界的本源最开始产生了最基本的单一物质,然后这种最基本的单一物质一分为二进而产生两种阴阳相对的物质,再然后两种阴阳相对的物质共同作用合二为一进而产生第三种物质,即不同于前两种的新的物质,如此不断分化又不断合二为一,循环反复,不断发展,新的物质不断产生,天下万物由此产生。对应《易经》,则一为乾,二为坤,三为乾坤合又生一,如此无限发展,故三生万物。
所有的事物都具有阴阳合一即一体两面的属性,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在发展变化中相互影响相互平衡又相互统一,和谐相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质上是讲宇宙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遵循“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所以说,“三”顾是“一”又不是“一”,是新的“一”,是小“一”,不是原来的“乾”即大“一”是分离出来的“一”。
宇宙是一个物质的多种多样的发展的对立统一的整体,是和谐共生的整体。
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们最厌恶的是成为孤立无援、鳏寡冷落和失去资源的饥贫者,因为百姓本来就贫困潦倒甚至一无所有,百姓创造了财富却享用不到财富,财富让王公们掠走了。所以百姓向往美好的生活,渴望人人过上人兴财旺平安幸福的好日子。
而王侯却喜欢以这三者自称,王公贵族们同样也感到自己是孤立无援、鳏寡冷落和失去资源的饥贫者。实际上王公贵族们没有创造财富却占有天下财富。王公贵族们一方面在百姓面前装穷装可怜,其实是不希望天下百姓再从他们手里分享更多财富;另一方面是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王公贵族们不得不将将大部分财富花费在维护统治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上,所以也往往感到国库空虚,捉襟见肘。
所以,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一方面有减损必有增益,一方面有增益必有减损的普遍的平衡规律。《易经.损卦》卦辞:“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易经.损卦》体现的是损下益上。《易经.益卦》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易经.益卦》》体现的是损上益下。《损》、《益》两卦讲的是统治阶级与百姓如何和谐共处方法,也就是“损”与“益”的阴阳合一的关系,亦即“舍”与“得”的阴阳合一的关系。这两卦合在一起则在一定程度上与本段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现代的话讲,就是遵循阴阳相斥又合一的规律,大力发展经济,以德治的方式方法,调和王公贵族与百姓的矛盾。
换言之,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得什么?得“善”与“德”。统治阶级引领百姓发展经济并把百姓创造的财富合理地分配给百姓,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善”,才是大“德”。这样,双方才能和谐共处。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代代言传身教,我也是如此言传身教给统治阶级们。
所以,有觉悟的领导者要善于遵循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引领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德治”的方式方法,统筹兼顾,调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问的矛盾。
三、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强行教化统治,是没有好结果的。我把这句话当成言传身教的绝对的权威。
勿以强制手段教化百姓统治百姓,否则是没有好结局的。要以“德”教化百姓和统治百姓,“德治”是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标准。
因为,一切财富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有觉悟的领导者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和谐的根本所在。
《老子》下.德篇
(郑裕波 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