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时时刻刻格正自己
《传习录》:“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华杉讲透】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这是良知,不是从外面跟谁学来的。但是平常人做不到没有私心,一有了私心,就选择性地“仁义礼智”。所以必须用致知和格物的功夫,时时刻刻格正自己,知道善恶、是非、对错,战胜自己的私欲,恢复天理。
传习录是对四书的整体讨论,今天这句话回到了《大学》中的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天这句话让我多了一个思考的视角,平日我们都是在用私欲作为衡量标准,具体地表现是:喜不喜欢、情绪是否愉悦、感受是否舒适等去做人做事。而非「无我」的、放下自己私欲的部分去做事。
什么是「无我」呢?简单来说就是:事情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依据事情本身的标准、原则和规律去完成它。而非我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理解和认识。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与事物本身的原貌之间有巨大的差距,事物就好比大象,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就好像盲人摸象。
做事的过程也是摸象的过程,不去定义跟判断自己要摸到什么,摸象的结果才会更真实和全面。
加班是把事情做好的手段,目的是把事情做好。我们很容易混淆概念,用活是干不完的、也就是象是摸不过来的来劝自己不用那么用力地摸每一头象。
善恶、是非、对错,就是常识般地存在,多看看纯真的小朋友,就知道这些是每个人天生的部分。只是这些后天被私欲遮蔽以及被环境同化了。
具体的事情上一件件琢磨,才能不断地体会良知存在的感受。
1106博学于文,是读世间一切事
《传习录·上》:「博学」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华杉讲透】:“「文」是天地万物的信息所产生的现象、纹路、轨迹。「博学于文」,不是只读书,而是读世间一切事。礼就是理。心中合乎于理,行动上就合乎于礼。被发现总结出来的理,就是‘文’;还没有被探求到,只是存在于哪里的,就是‘理’。所以,文和理是一个东西。约礼,就是要你诚意正心,一心精纯,追求天理,来约束自己。”
之前对学习的理解很狭隘,只有脱产、坐在教室、读教材上的知识、有考试的任务,才算学习。
今天我体会到,学习的范围很广,时时刻刻都可以算作学习。学习的对象不仅是教材上要考试的内容,而是天地万物的信息,这些被总结为知识的内容、未被总结为知识的内容,都属于可学习的内容。这些学习不靠外界的约束,靠的是自我约束,一颗诚意正心、追求天理的心。而且,学习不是为了评判他人,目的是约束自己。
昨天晚上1点半还在跟客户的市场经理访谈,聊到最后,他说人生万法归一,对事要顺势而为,对人不要反人性。这些也是在人生当中不断经历体会、反思和总结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