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以及他的600万字著作,是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当前社会改革的教育发展,仍有其重要的指导价值与借鉴意义。
前面,简略学习了《陶知行文集》,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他认为,教学两者,应当是合一的。一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三是先生不介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简言之,就是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须一面教一面学。
结合我自己对于新时代课程改革的理解,我认为,这就是指教学改革必须更新观念,老师的教必须指向素养课堂下学生的学,老师的职责是教导学生成长,以学生的学定教,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点呢?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看,唯有教师改变观念,变讲授式的教学为教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有更宽广的格局,更渊博的知识,更从容的心态来面对灵动的课堂,才能在学生疑难处、关键处给予点拨,才能以学生的学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
结合自己这几年实践的“学习中心”课堂来看,我对这样的课堂始终充满期待与向往,从初次接触学生,无形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到关注每一节课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到慢慢地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走上前台用规范简洁的语言来开展学习,真正实现课堂上有限时间内高质量的学习,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亲如家人、朋友、长者,这不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使命吗?
印象最深的是我去年刚刚接手的六年级三班,这个班非常特殊,班上所有的学生均来自不同的地域,且11个孩子前面所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对分数除法问题未曾接触,其他的29个孩子则使用的是北师版教材,但40个孩子中,仅有5个孩子来自宜昌城区民办学校,其他均来自各地不同的公办学校,所有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在六年级这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既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又真正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升学习的质量,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开学第一节课,我是这样做的,第一块儿,简短的图片介绍自己,如别称、与学生在一起的典型照片,然后给出四个问题:猜一猜,我是谁?来自哪里?我是个什么样的老师?我是如何教学生学习数学的?启发学生回忆图片,观察我的表情与动作,思考表达对我的感知。接着,我再给出四个问题:你是谁?来自哪晨?你最喜欢的数学课堂是什么样的?你最理想的数学老师是什么样的?启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内心对数学的探究欲,对理想课堂与理想教师的向往。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我简明指出,我就是孩子们理想的老师,我所带来的数学课堂便是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课堂,孩子们自主上台说,积极主动学习,便是最理想的课堂模样。接着,我从整体结构出发,教孩子们结合目录展开想象,六年级数学会学习些什么?我们将怎样开展学习?由此过渡到我对课堂的要求等。这节课,没有聚焦知识的传递,而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憧憬理想课堂的种子,学生心中感悟并梦想着,自己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后面,我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一步步教学生学,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相类的经验找出来,迁移解决别的问题。
一个月,两个月下来,我们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我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孩子们在课堂上大胆互动、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在质疑中补充与完善,课结束后,一位老师直呼,在这节课中,看到了理想学生的模样!那时,孩子们的心中也真正的种下了自主学习的种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真正建立了!
一学期结束,一学年结束,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学习,课堂真正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在数学课堂真正发生,而老师,则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促进者、成长者与合作者!
2022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