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徐敬业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李勣多次感慨说:“这孩子面相不好,会使我们家灭族。”
于是就趁打猎的时候,命令徐敬业进入树林驱赶野兽。
李勣在外趁风放火,想把徐敬业烧死。
徐敬业知道没有地方躲藏,于是将马杀死,藏身于马肚子里。
火灭了以后,徐敬业满身是血的站着,李勣更加看不透徐世勣了。
[述评译文]
大凡子孙有什么特别的与众不同,或者是因为有才华而行为不检点,都会称为家族的祸害。
像徐敬业被灭族的预兆,在徐敬业童年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李勣明明知道他会引来灭族之灾,但是也拿他没有办法,可能最后还是爱惜徐敬业的才华吧?
也有可能是李勣拥立武则天为后,导致李唐的子孙被武则天诛杀殆尽,这是老天爷报应在徐敬业身上吧。
诸葛恪有过人的才智,他的父亲诸葛瑾说:“这个孩子不会让光耀门楣,而会给我们家族带来灭族之祸。”后来诸葛恪果然因为谋逆的罪过被诛杀。
隋杨智积是隋文帝的侄子。他有五个儿子,但是他只教儿子读《论语》《孝经》,也不让他们交朋友。
有人问他为啥这样,杨智积回答说:“多读书,多交朋友确实是能够增长才能,但是才能也会找来祸患。”别人才佩服他的见识。
弘治正德年间,胡世宁任江西按察使。
当时江西盗贼四起,胡世宁就招人商议剿灭盗贼。
将军来拜见胡世宁,却正好赶上胡世宁外出,正好遇到胡世宁的小儿子胡继。
胡继对将军们说:“你们麾下士兵散漫,这样的士兵怎么能好意思见我的父亲呢?”
将军跪下请教,胡继就交给他如何排兵布阵,非常详细。
三天以后,胡世宁回来,检阅士兵的时候发现士兵不太一样了。他认为当时的将军应该没有这样的能力,问是谁教授的。
将军们就如实回答。
胡继因为从小不爱读书,被胡世宁认为是智力不足而不用心培养,不被胡世宁重视。
胡世宁因此感叹说:“我有一个这样的儿子居然还不知道。”
从此胡世宁就带着胡继出兵并按照胡继的方案剿贼。
用胡世宁的方案剿贼只能保证七成胜率,而用胡继的方案剿贼就能保证九成的胜率。
胡世宁上奏朝廷,想要朝廷以礼法制裁宁王朱宸濠。
胡继跪着对胡世宁说:“这个奏折呈上去,必然会惹来灾祸。”
胡世宁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果然被关进监狱。
胡继因为思念父亲,病死了。
唯独胡世宁的母亲不哭,说:“这孩子以后会乱臣贼子,那时候胡氏就会得到灭顶之灾。”这位女士也可以称得上大有见识。
原文
徐敬业十余岁,好弹射。英公每曰:“此儿相不善,将赤吾族。”尝因猎,命敬业入林趁兽,因乘风纵火,意欲杀之。敬业知无所避,遂屠马腹伏其中。火过,浴血而立,英公大奇之。
[述评]
凡子弟负跅鍮之奇者,恃才不检,往往为家门之祸,如敬业破辕之兆,见于童年。
英公明知其为族祟,而竟不能除之,岂终惜其才智乎?
抑英公劝立武氏,杀唐子孙殆尽,天故以敬业酬之也!
诸葛恪有异才,其父瑾叹曰:“此子不大昌吾宗,将赤吾族!”其后果以逆诛。
隋杨智积文帝侄。有五男,止教读《论语》、《孝经》,不令通宾客。
或问故,答曰:“多读书,广交游,才由是益,有才亦能产祸。”人服其识。
弘、正间,胡世宁按察江西时。
江西盗起,方议剿。军官来谒,适世宁他出,乃见其幼子继。
继曰:“兵素不习,岂能见我父哉?”[边批:语便奇。]军官跪请教,继乃指示进退离合之势,甚详。
凡三日,而世宁归,阅兵,大异之,顾军官不辨此,谁教若者。以实对。
继初不善读书,父以愚弃之,至是叹曰:“吾有子自不知乎?”
自此每击贼,必从继方略。
世宁十不失三,继十不失一也。世宁上疏,乞以礼法裁制宁王。继跪曰:“疏入,必重祸。”不听,果下狱。
继因念父,病死。
世宁母独不哭,曰:“此子在,当作贼,胡氏灭矣。”此母亦大有见识。
补
徐敬业,也称为李敬业。是李勣的孙子,这爷俩在我们的故事里互动了好几次。徐敬业继承了李勣的爵位,在武则天废李显李旦后起兵反武,兵败身死。
英公,即李勣,唐朝大臣,本姓徐,徐世勣,被赐姓李。后避李世民讳改名李勣。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出将入相荣誉获得者,封英国公。
跅(tuo,四声,拓)鍮(tou,一声,偷),跅即是行为不检。鍮即是天然单质铜。这里的意思应该是表示孩子与众不同。
诸葛恪,三国时期吴国权臣,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是知名神童,小时候的梗远比长大以后的梗多。后因专权被吴主诱杀,被灭族。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诸葛亮的兄长。深受孙权的信任,被孙权称为“神交”
杨智积,隋文帝杨坚的侄子,受封为蔡王。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据说其父与杨坚关系不好,他老婆和皇后独孤伽罗关系不好,所以夹着尾巴做人。生病了以后也不看医生,临死的时候对家人说“吾今始知得保首领没于地矣。”(我到今天才能确定我死后留有全尸。)
文帝,即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
弘、正间,弘治和正德年间。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cheng,一声,撑)时期的年号,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年号。
胡世宁,弘治年间进士,因为揭发宁王朱宸濠谋反,被流放辽东。嘉靖年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感
我以前不大明白,为什么有才华的孩子反倒会引来灭顶之灾呢?
那有才华的孩子不比没才华的好么。
后来看到智氏挑选继承人,智果认为智瑶“多才而不仁”,会使智氏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多才”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不仁”。
才华横溢的人,难免会有些恃才傲物。
像诸葛恪,聪明尽显于外,这可能是在性格上有点缺陷,所以诸葛瑾认为诸葛恪会出问题。
才华决定了下限,德行决定了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