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五点起床,读完了《爱心与教育》第十八次的共读内容《让我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读完李老师在文章中对于孩子品德的教育,和孩子们发生的故事,感慨万千。
教育这件事情太复杂,太折磨人,否则也不会有调查机构调查老师的平均年龄不到六十岁,这看来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老师这个职业的平均年龄活不到不到六十岁呢?
有周末,有寒暑假,在其他人看来是羡煞多少人的幸福职业,但是为什么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却那么低呢?真的是教育大环境的问题吗?那为什么李镇西老师和孩子的故事里却处处充满着爱与幸福呢?
其实我感觉首先作为老师我们对自己并不完全认同,我们并不认为我们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我们很多人把教师这个职业只是当成了养家糊口的工具,当我们对我们当下的工作没有充满热情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种煎熬,当我们抱着这样消极心态去投入到教育中的时候,我想这就是我们噩梦的开始,也是孩子噩梦的开始。我们看孩子那里都不顺眼,成绩不好了,行为不好了我们就会狠狠地批评,我们自己还生一顿气。
李镇西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其实是和孩子们相互成全的,在这样的成全中他和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爱和幸福,这样的爱和幸福其实是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和心灵的。但是当我们把这样幸福的机会变成职业倦怠的时候,我们就不是相互成全了,而变成了相互伤害,在这样长此以往的状态下,我们的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对我们的身心影响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我们老师的平均寿命在全部的职业中比较短的原因。
但是李镇西老师在和孩子的故事里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情怀和对孩子的热爱产生的新的场域。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宽容细心的老师,在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不会简单粗暴地去批评指责孩子,而是能够去借助身边或者时事去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出现了问题,让孩子们主动去认识自己的错误;李镇西老师是一个充满爱的人,他不仅仅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还和孩子们一起资助贫困学生,去看望他们,引导自己的学生去把爱传递出去,让孩子们对社会和他人产生爱和感恩之心;李镇西老师还是一个能够看见每个孩子的人,他能够发现孩子随笔中的闪光点在班级中去读,不仅仅肯定孩子们真挚的感情,还能够让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被全体同学看到,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价值;李镇西老师还是一个关注孩子一生发展的人,他不仅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和一生的成长,他想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而且一直和孩子们联系着。正向他说的的那样:有时候,教育是一种含蓄而明朗的按时以及暗示之后充满信心的期待。
是啊,教育是充满温情的,每个独一无二的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的星星,他们都值得我们用真心去呵护,虽然他们的原生家庭不一,虽然他们有各自的缺陷和脾气,但是不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不一样才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意义吗?
所以用宽容心看待每一个孩子吧,用热爱对我们的教育充满期待吧,当我们调整好心态,我们才能够真正和孩子相互看见,相互成全,我们的教育生命才真正感到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