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两位老师承报案例,大家的课后探讨以及今天的复盘的碰撞,让我们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收获颇多。
1,关于结案。可以用评量问句来打分,10分表示可以不再接受咨询1分相反,他认为的适合自己的分数是什么?我们咨询的目的是让他有自己协助自己、自己帮助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以事实为准,也就是说不是以“离不离婚,孩子上不上学”为标准。
关于评估的因素呢,是自我价值感和希望感的提升,情绪的稳定以及能力的提升,各个支持系统的提升,这样的一个考量和评估。
2,咨询师要有阶段性思维,也就是说对于来访者的成功经验、例外的部分要更多的去累积和串联,而不是单一的总结。
过一个阶段要有一个加强的过程,就像是我们一棵树挖走了,然后剩下一个树坑,我们给它用土填起来,那就要不断的去踩实,再填土、再踩稳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3,当我们在感觉到来访者慢慢的拥有自我的掌控感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咨询的周期延长成2~3周一次,一个月一次,让他自我依赖的更多,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帮自己的忙,而慢慢的脱离对于咨询师的依赖,更多的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就像是我们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有些药物的停用,它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的减少和停药。
4,我们可以把来访者的整个的改变,连锁的效应给它连接成一个网状的支持系统,纵横交错,循环往复,然后前后结合、不断的重复,当来访者有新的问题提出来,不会把它当做一个重新探讨的问题,而是更多的连接到之前的成功经验:“之前我们也遇到了……的情况,根据你的经验,你怎么看这一次的这个状况?……”
关键的时候给他点一下,让他调动自己的资源,让他组合之前的成功经验来自己面对和解决。如果有新的想法也可以试试看去用。
5,那么以后可能会面对很多未知的一些状况,也有很多的可能性,也可以陪伴他一起去探讨:“有什么样的改变孩子就可以去面对上学?面对新的环境会有什么样的一些挑战?孩子可能会怎么样去应对?他可以帮到孩子的会有哪些?……”
那这样呢,就会让他学习和和创造孩子的改变:他怎么帮助自己?孩子怎么帮助自己?他怎么帮助孩子?他怎么提醒孩子?
6,角色定位。她预备自己怎么样当一个母亲的角色,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母亲?那孩子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当我们做好做好自己的角色,孩子也就会做好他自己。
7,关于咨询的定义,需要在第1次咨询的时候就与来访者去澄清。心理咨询是帮助他去思考,帮助他去整理,怎么样面对他的困惑或者是问题,而不是说以孩子上不上学这样的事实为目标。把属于来访者的责任还给他自己,并且也能让他对咨询有更适合的期待。
8,咨询的目标要符合当下的状况,先求不要更招,也就是止跌,然后再求升,因为人处在下坡路,能量特别低的时候,能让下坡的滑行速度变慢或不更糟糕,都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9,当来访者在咨询以后,微信或者是电话要建议的时候,建议他来咨询试谈,因为孩子现在呈现的状况可能跟家庭动力有关,而这些每个家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方法适不适合自己家的孩子,所以这是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去讨论和思考的部分,是没有办法给到一个确切的建议的。
10,对于孩子的教育,夫妻双方应该达成一致的态度,这样就不至于让孩子左右为难,不断摇摆,不知道按谁说的做。似乎怎么样都不对,无所适从,也会挑战规则,释意妄为。
11,咨询要如“镜照”一般的反馈给来访者,他自己的归因、思维和模式,自己的什么样的反应对孩子是有帮助的?什么样的反应是有反效果的?当自己情绪稳定的时候,对孩子的影响会是什么?怎么样帮助自己稳定情绪,谁又可以来提醒你?
12,当来访者聊到手机的事情,自己的身体状况,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的观点,以及孩子的情感方面等等的因素,可能都会影响孩子手机的管理,那么我们就要澄清,他愿意先来聊哪一部分?聊哪一部分可能对解决其他方面会有更大的一个帮助?因为搅在一起就不好使力就没有针对性,在咨询当中要不断的去打扫、觉察、整理、反馈、确认。
关于手机管理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也是不太好去处理的一个状况,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有良好的手机管理的一些规则的实行,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双方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互动等等很多有效的因素,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并灵活的把握。
感谢许老师的倾囊传授,刘老师搭建的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们扩大了很多的视野去看待平时我们认为比较简单的事情,很多细节的把握才是整个咨询呈现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