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天地,总阴阳,别气化,定灾祥。
“帝曰:天地之气,盈虚何如?”
黄帝曰:司天在泉之气为盈为虚又何如也?
“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胜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
岐伯对曰:如司天之气不足,则在泉之气必随之而升。在泉之气不足,则司天之气必从之而降。所谓下胜,则地气迁而上;上胜,则天气降而下者,此也。
然一升一降,皆以大运为主彼。大运者,居其中而升常先升,降常先降者也。凡于己所不胜者,是其克己者也,则恶之。凡于己所同和者,是合己者也,则归之。然一恶一归,尤必以四时之正气为断。若第随大运之气而归从,其不足则是不与正气相得,而与邪气相凑,未有不生其病者也。
故上而司天之气胜,而天气必降而下,下而在泉之气胜,则地气必迁而上。然气之胜也,有太过而多征,过而少胜,有多少是以差有等分。如气少而微者,不过稍差而己,如气多而胜者,则大有差矣。甚且胜之太过,至于差之己甚。
则气交之际,其位必易,将见当温不得温,当热不得热,当凉不得凉,当寒不得寒。位易气变,则大变必生,而民病必作矣。
故《针法大要》曰:岁太过而为甚纪者,上下之气差仅五分,岁不及而为微纪者,差必七分。其差之可兑如此,正此微者,稍差,甚者,大差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