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读写,重启精彩的后半生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有些鸟儿关不住,它的羽毛太鲜亮。
神学家马丁.布伯说过“方向是人类灵魂的基本张力,有时候方向能够带着我们离开充满可能性的领域做出某个特定的选择,透过行动来实践它。”奥地利作家蒂芬.茨威格说过“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生命的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阅读是寻找自己的过程。每一次读,都能获得生长的力量。人生来就有自卑情结,但我们要通过超越自卑,获得优越感,实现自己的生长。
善于把握生命当中的重要转折点。
深度阅读可以让“我”——这个“我”指的是我们各位——更强大。读一本书,就是和一个灵魂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读到一些句子读到一些观念,你会深深震撼,就像谁突然给你当头浇了一盆水。
卡夫卡说“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深读一本书的建议:1.以己证书。用自己的经历去参悟这一本书。2.纵横参读。可以把相关的书找来,往上溯源。3.跳读反刍。
朱光潜说“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用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一本书要读厚,读薄,再读厚,再读薄,反反复复。
教师做课程,先要“盯”。盯热点,盯痒点,盯痛点,盯干货。盯住以后,再拿锤子往下“盯”。敲进去,狠狠地敲一个领域,把它打透。
做课题也好,做学问也好,专注于一个领域,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否则,你是永远做不出东西来的。
打透一个点是:时间要聚焦,力量要聚焦,领域要聚焦。
我的生命主旋律是“寻找变化,拥抱变化。”用读写,重启精彩的后半生。
第一讲:人,为什么要写作
史铁生说,为了不至于自杀而写作。
卡夫卡说“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卡夫卡为了消磨时光。对抗荒诞而写作。
一言以蔽之,写作是生命的打开。无论是和自己对话,还是和世界对话,都是打开自己的一种方式。我表达,我打开,我不断地重建自己,这就是我对写作的理解。
教师写作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1.写作,为生命存档。
我们可以用文字,存下一份属于自己的生命档案。这份档案里,存着你的过往,存着你的酸甜苦辣,存着你经历过的明明暗暗的风景和一路的跌宕起伏……把它写下来,每一颗文字,都是你生命旅程中熠熠闪光的珍珠。
2.写作,让时间静止。
通过文字把流逝的时间定格下来,成为相对静止的记忆片段。写作,可以凝固时间。
3.写作,用文字疗愈。
写作,可以让我们在文字中安身立命,找到精神的归宿。
这人世,所有的创伤,都可以用文字和时光疗愈。写了,也许,你的伤口就愈合了。当你委屈、愤怒、不平、伤感时,拿起笔,写下来,这就是和自己的心灵深度对话。你写得越深沉,泪流得越多,越有利于康复。
4.写作,助专业成长。
写作,是一种经验总结的需要。把经验总结出来,与他人分享,这是成长的一种方式。
写作,记录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写作,倒逼着他们大量阅读;写作,让他们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闪闪发光。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神奇飞书》。
开设微信公众号的高能预警:1.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尽量不要在上班时间发。2.当你和周围人表现不一样的时候,也许有人会议论。3.你不要被人家的嘲笑击倒。
你要有被人家讨厌的勇气,要有成为自我的勇气。
第二讲:战胜写作恐惧的三大法宝
“越害怕,越要写。”还有一句话,我想送给大家:“想要学写作,先破心中贼。”怕写作的人,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心中的“贼”在作怪。
一个害怕跌倒的人,是永远学不会走路的;一个害怕被别人嘲笑的人,是学不会写作的。
我写我的文章,精彩是我的,糟糕也是我的。
写给写作恐惧症患者的三大法宝:
法宝之一:三定法
1.定时间——零碎时间,固定时间。
2.定字数——固定字数,积少成多。
3.定地点——仪式感,熟悉感。
法宝之二:发表法
1.朋友圈发表
2.口头发表
3.多媒介发表
法宝之三:建圈法
一个人就是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他朋友圈的总和。互联互动的时代,信息高速传播。
1.关注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
2.建立微信小群,深度探讨
3.建立机制,奖勤罚懒
一事专注,便已动人;一生专注,便是深邃。
当你写出了特色,写出了品牌,你就会发现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你会倒逼自己去成长——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写作,是学习的开始。经由手中的笔,你会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更辽远的地方。
第三讲:串珠成链——如何系统开发写作素材(上)
《我的败课史》学生观不同,课堂便不同。如果一个老师眼里只有自己,目中无“人”,那么课堂就会山穷水尽;如果目中有“人”,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柳暗花明。所以老师要做一个“报春使者”,要做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老师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展示自己的精彩。
海明威说“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闪闪发光的句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打通自己的生命,就会让文字彰显自己的精神气质。
从“我”入手,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我是谁?
2.哪些人影响着我?
3.哪些经历塑造了我?
(1)十大时刻
(2)十大事件
(3)十大事物
(4)十大“遗愿清单”
(5)十大“最有故事的照片”
4.哪些书滋养了我?
(1)把阅读史叙事当作习惯
(2)写好阅读叙事
①切忌只做“文抄公”。
写阅读叙事也好,写读后感也好,一定要有重点,有思考,联系自己的经历联系身边的现象,才会引发大家的共鸣。否则,你只是做了搬运工而已。
②展开来写。
这本书主要讲什么,我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有哪些,摘录,归纳,或者谈谈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还可以写让我最有启发的,或者让我改变最明显的是什么。
写读后感时,可以选取你印象最深的那些内容和印象最深的观点,甚至一些过目难忘的句子,把它们摘出来,并且适当展开。
深度阅读,让时光停留在这本书上。停下来,聚焦,放大。把句子放大,把观点放大,把自己融进去,你就写好了一篇阅读叙事。
四讲:串珠成链——如何系统开发写作素材(下)
从“我”的专业入手,建造属于我的“王国”
1.优势领域
2.名师研究
3.学生素描
4.真实问题研究
教育叙事“四宜四不宜”:
1.切口宜小,不宜大。不要总是找那些大而空的题材去写,可以写一些小事情,从小处着手,你才能够写得好。
2.题目宜实,不宜虚。
3.观察宜深,不宜浅。你要长期地跟踪观察,不要一两次观察之后就急着下结论。
4.名字宜虚,不宜实。面对着孩子的写作,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这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教书这件事情,既是琐碎的,烦恼的;同时又是诗意的,浪漫的,有成就感的。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分享给别人,这又是写作的价值。这也是散落在我们教育生涯中的一颗颗珍珠。
亨克利.易扑生说“我曾写下的每一件事,与我的精神经历之间,都可能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