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少说话的日常
1.早晨返校,少说话。那天回校。我直接进入教室,在黑板上写:放好书包,把作业打开放到讲台,拿出语文书大声朗读。
娃们一个二个进来,没有人因为走路太快而摔倒,也没有人因为丢失东西来找老师帮忙寻找。
看到黑板上的字,娃们都行动起来了。我在讲台批改作业,时不时抬眼瞄一下。早读铃声响起,两个领读员按照约定站出来领读,先读刚学过的课文,再读准备学的课文。同时,两人边读边分别在两组间的通道来回走动,提醒不认真的同学。
早读下课,讲台上的作业居然批改了一小半。看他们吃早餐的时间,我安安静静把剩下的那一大半也改完了。真是惊喜啊。
第一节课铃响前,作业发下去,交代猴娃抽空交流订正简单的题目,难题留到课堂集体讲评。然后离开教室,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办公室去了。
2.课前准备,少说话也许我真与学生天生有缘,接班一段时间,就基本能形成默契——预备铃响,只要我站到门口,教室里的喧闹声就能消掉一半,如果在门口停留个几秒钟,就会鸦雀无声。
但,也有失手的时候。
一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时,我才突然想到是我的课。从办公室匆匆跑出,到教室门口,正式铃响了。一只脚迈进去,又马上退了出来,站在教室门口。那天,班长没有按约定站到讲台前进行课前诵读,教室里是群猴乱舞,人声鼎沸,说的人比听的人还多。我站了一会儿,他们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不说话,转身背对着学生,静静看着走廊外的那棵大树,伸出手数起了树叶:“一片,两片,三片......”教室里,不知是谁提醒,声音渐渐低了,少了,没有了。
我走了进来,准备讲课。有好奇心战胜一切的娃问:“老师,刚才您为什么要背对着我们?”我不说话,转身在黑板写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写完,回身扫视一圈,说:“这是《论语》中的话,意思是说不文明、不道德等不符礼仪规范的东西,不看、不听、不说、不做。刚才上课铃声已响,你们的各种欢呼,各种雀跃,我认为都属‘非礼’,所以不看,不听,更不想自己也无礼——冲进来大吼大叫,只能背对各位了。”
猴娃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3.跟课间操,少说话下课铃响,课间操的准备铃声及时响起。这时候,娃们起身,跟随班干部的口令整理桌面,摘下红领巾,把椅子往桌底下推,然后立正于椅子后等待。
少顷,集合号响起。娃们依次分别从前后门来到走廊集队。总会有人分心掉队站错位置,不怕,会有同学轻轻拉一把;总会有人被天空的云彩吸引,低下头正要与旁边同学交流时,眼神与队伍前面的我在空中相遇,话只来得及到了嘴边。
来到操场,夏日的阳光下,一个完整的体能操后,猴娃们的汗水出来了,擦一擦,该多好。阳光的温度也好像突然上升了好几度,脖子火辣辣的,用手挡一挡也好啊。
可是,看着站在队伍前面的班主任,虽然没做操,但阳光作用下,也是热汗直流,她没动,谁也不好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