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而人类社会也存在着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作为一名政治学专业学生,我们时刻对政治与社会问题进行着关注,在众多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源成为了本学期我们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着重研究的对象。
人力资源,一个从古至今就备受管理者重视的资源。从春秋战国初创军功爵制,有军事才能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打破世卿世禄的部分格局开始,到汉朝察举值、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打破士族垄断,疏通寒门,创举非凡的科举制,在历史演进中我国的人才管理制度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结构体系。而放眼当今,在21世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了。
社会对人才的高需求,刺激着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每年的大学毕业季,总有一部分同学将会面临各种企业的招聘面试进入国企或私营企业,还有一部分同学会选择考公,进入事业编制。对于进入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对不同的同学可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无论如何,这两者性质是有所不同的,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从两者的目的来看,公共部门是指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以服务社会大众、谋求公共利益的组织体系,而私营部门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组织。但这个概念,是将个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比较而得来的,公共部门的实际构成很复杂,部门中的有些组织也会追求经济利益。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公共部门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公共部门包括了政府组织以及第三部门(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私人部门之间,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体系,又称“准公共部门)。而从狭义来看,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组织。总之,正是因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目的与组成上的差异,才会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同的需求,也导致两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不同的侧重。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我们这一学期主要探讨的课题。而对于这一概念,有着宏观和微观上的不同定义,宏观的公共部门资源管理:指政府组织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对整个国家各类人力资源供求情况进行宏观和中长期统计、预测、规划、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政策,以支撑并推动整个社会即经济发展。微观的公共部门资源管理:指公共部门在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为达成其愿景和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组织结构设计、职位管理、招募与甄选、选拔与任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流动管理、奖惩与权益保障等各项管理活动。但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意义上的理解,在进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众多管理实际都会体现其公共性的管理目的、政治性的管理考虑、政策性的管理约束、复杂性的管理体制、稳定性的管理模式等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严密的系统模型,受到模型中组织所处的环境,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以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等变量影响,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通过优化因素影响这些变量从而对整个管理系统达到优化管理。
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这就决定着我国与西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方向有所差别。在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中,人力资源的主体仍是公务员,此外还包括政府系统内部的事业编制人员、工勤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等。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公职人员”。这学期学习的重点,也在于对公务员制度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公务员法》中内容的解读认识深入了解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体系以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治化与法律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