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陪着老妈和娃逛超市,忽见前面一位40岁左右衣着讲究的女士,顺手拿了展台散放的太白兔奶糖,放进了她同伴的衣兜里,看手鼓着的程度应该不多,我和老妈私下嘀咕了两句,娃回头问发生什么事,我立马转移话题,不想让娃知道。
情绪反应:不耻、郁闷,5分。
生理反应:气急、憋闷。
行为反应:因为觉得对这位女士的行为不耻,所以故意转移话题,不想让娃知道。
中间信念:随手拿超市的东西私藏到兜里就是偷窃行为。如果让孩子知道了,会觉得大人怎么还干这种错事。
自动思维:大人应该以身作则,不应该去犯孩子都知道不应该的错误。
核心信念:不可爱。
问答剖析:
问:你刚刚在想什么?
答:我觉得是我肯定不会这么做的,即使是一块糖,也不应该因此而违犯商场规则,这是道德底线的问题,不能让步。
问:你觉得顺手拿几块糖就是突破道德底线的证据是什么呢?
答:成年人未经允许和未付账,擅自拿的东西就是偷,和大小和多少没有关系。
问: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制止这个行为呢?
答:一是东西不大不多,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毕竟带着老妈和娃,保证他们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问:你还有其他别的想法吗?
答: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大白兔奶糖都有一点童年情节,也许她就是怀念童年了,又不想多买,就顺手拿两块了。而且我只要能保证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就好,我只是不耻她的行为。
问:你对她这种行为的不认同,是因为你不允许自己去做突破道德底线的事吗?
答:是的,人生都会犯错误,但是道德底线就是人生底线,是做人最基本的操守,突破了就像破壳的蛋了,就有变臭变坏的风险和趋势了。
问:如果你觉得不违反道德底线是100分,违反是0分,你自己可接受多少分?
答:我觉得是100分。
问:你觉得人一旦突破道德底线,最坏会发生什么?
答:老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人一旦突破底线,一次、两次没有被发现,欲望的沟壑就会越来越难以填满,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社会例子太多了。人就会变得不完美,不可爱。
问:如果发生了,你要如何面对?
答:我不能纵容自己道德上的缺失,这不等同于性格上的小毛病。如果是我顺手拿了糖,我当时或许是出于童年回忆的唤起,当我意识到自己错了,一定会结账,最差的结果就是偷偷放回原处,良心的谴责会让我难受好久,不划算。我偷偷地改正了错误,别人也不知道,我还是可爱的。
问: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答:大白兔奶糖满足了那位女士的童年回忆,这个事对我也没有造成困扰,我潜意识里希望这位女士以后也没有这种顺手牵羊的行为发生。
问:那现在你所观察到的现实结果是什么呢?
答:那位女士根本没有觉得这个事不对,只是我自己投射出做人要坚守道德的情节。而且又担心孩子会觉得大人都会这样做,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去犯一些错误,道德自我约束力就会降低标准。
问:你觉得自动思维有什么影响?
答:过度概括和贴标签会让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悲观化,情绪变得低落和纠结,进入负循环模式。
问:如果我改变我的想法会有什么影响?
答:她是她,我是我,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多了去,我做好我自己就行了。 我也不认识她,又不会影响到我。何况长这么大,我都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个多么好的现身说法的好案例,正好可以借机和娃深入的聊聊人生了。毕竟十年九不遇的看到了一次,其他十年都没遇到过,也是幸运之神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契机。横看成岭侧成峰,改变了我认知的角度,解脱和快乐的就是我自己。
问:我会做什么呢?
答:我会认真的和娃重现那个场景,我扮演那位女士,引导娃一步步说出他的想法,回头也会对娃讲出我的不耻和郁闷,让娃体味到,这种过度概括和贴标签的认知是伤身伤感情的,不良的情绪自己也是可以通过方法进行纠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