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好妈妈》主题的推进,孩子们在区角里继续开展相关活动。但是,在主题之初,搭建区的孩子们对搭建内容依然沉浸在“搭火车”“搭一个商店”之中,我想,如何引发孩子们的“主题意识“,是接下来深入开展搭建活动的关键。
一、搭建区里搭什么呢?
“孩子们,现在我们是什么主题呀?”
因为周末孩子们通过调查、制作“我的好妈妈”信息报,对主题有初步的了解。
“好妈妈!”
“妈妈!”
“那你们知道,除了娃娃家可以体现妈妈在家中做事情的场景,还可以在哪里呢?”
“嗯…我们教室里就一个娃娃家呀。”
“我们再搭一个吧!”开心说到。
“哪里可以搭一个家呢?”我接着问
孩子们自然而然想到搭建区:“在搭建区可以!”
“我们在搭建区可以搭什么呢?”
“搭小床!”“搭客厅!”
…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根据自己对“家”的经验讨论着。
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初步明确搭建内容。
二、分工与合作——房间“隔断”的搭建
来搭建区的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搭建。
诗瑶拿着一根根长木板铺在地板上。
“诗瑶,你在搭什么呢?”
“我在搭小床,小娃娃一会儿可以睡觉。”
浩然也在忙碌着,浩然拿着一块长方体空心积木放在地板上,当成茶几。
我观察到,孩子们虽然在忙碌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们缺少分工、合作,对“家”的搭建没有条理,所以整个“搭建现场”显得较为混乱。
小班幼儿合作与分工意识较多,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的目标行不明确,合作意图不明显,合作小组的协商过程简单,需要成人的引导。如果想要引导小班幼儿开展合作学习,他们更适合2-3人。
我把搭建区的4个孩子叫在一起,开始引导着这几个孩子在初步合作的基础上,更加明确自己的任务,让搭建变得更加有序、深入。
“孩子们,韩老师发展你们刚才都很专注,但是你们要一起搭一个家,需要先商量一下自己负责搭什么,这样我们的家才能顺利完成。”
孩子们似懂非懂。
我继续引导着:“家里有哪些房间呢?”
“客厅!卧室!”
“厨房!卫生间!”
“你们可以分一下,自己负责搭哪个房间?”
“我想搭卧室!”“我要搭客厅!”“我搭厨房!”“我搭卫生间!”孩子们瞬间有了思路。
“在搭这些房间之前,如何确定地台上的哪块区域是我们的家呢?”
“就这些都可以!”
“我们可以围起来!”诗瑶说道。
“这个主意真不错。那就需要你们4个人先一起合作,把家的区域围出来,然后再找把你们负责的房间围出来。”
孩子们选择空心长方体积木围拢,有的孩子负责拿积木,有的孩子负责摆积木,当发现长方体空心积木不够用时,孩子们也想到了办法,用其他形状的积木、树枝接着围拢,直到把家的区域以及各个房间的区域完成。
教师思考:
初步分工合作,孩子们了解了如何将家里的房间分区,但是,在“围拢”时我发现,孩子们选择的材料是“随机”的、是没有规律的,搭建作品的呈现是要逐步走向精致化、美观化的,所以,接下来孩子们会如何将这个“家”变得更美、更精致呢?期待孩子们接下里的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