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池龙之介就讲了一个观点,说爱生气的人,是因为他们怒火的沸点太低,什么意思呢?就像我们去烧水,烧到100度这个水就开了,但是到了高海拔的地区,就不一样了,这个水就很难烧开,就很难到100度。
那么在人这里也是一样的状况,就有些人,他的沸点就特别低,叫易燃易爆体质,哐当一下子炸药桶就着了。那么也有一些人,他始终就能保持一个镇定自若的状态。那小池龙之介就说,这种怒火的沸点特别低的人,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别人的缺点过于敏感,就是种种怒火都是由于对方有缺陷。所以小池龙之介就说,不管对方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他犯了错,我们在气头上都会认为他应该受到惩罚。那明明是别人犯了错,你还要让我不生气吗?怎么做到呢?
那作者就说:“每个人生来都会有缺点和不足,如果做错事的人并不是刻意为之,那么做错了也是没办法的事,那不如选择原谅对方,也放过自己。”一定要想通这句话,起码做到你不要再用生气来为难和伤害自己了,那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有。但如果讲给我听,我会不会被说服呢?很难,因为问题来了,明明是你犯了错,然后我再生气,结果你说你这个生气的人自己反思一下,人家又不是无心的。你说我是不是更生气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件事,那我们得知道有哪一些错误会导致引发别人的怒火,那么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成为那个特别容易犯错误的人。那具体这些错误,都应该怎么避免呢?
怎么样从源头上来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呢?首先要学会审视一下自己怒火的沸点,对吧?我们之前讲过,什么叫作怒火的沸点,如果你是一个怒火沸点特别低的人 你很容易爆炸,那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小池龙之介就讲,说父母对孩子的精神攻击,已经成了一种严峻的现实,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父母的支配欲过于强烈,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就是好像是一个人工智能一样的小孩,处处都按照标准的设置来配备,所以要改掉那些坏毛病,要处处表现都很完美。当父母们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孩子们没有改掉的缺点或者是小毛病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梦想破灭,这种破碎的期待,就转变成了熊熊的怒火。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他犯这些错误,或者他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其实并不是出于恶意,他往往是因为自己暂时还改正不好的性格缺陷,那这个时候,如果被父母全盘否定了,他就会变得闷闷不乐,而且会影响到将来的性格成长。
那我们就来看看,哪些缺点特别容易引发别人的怒火呢?总结一下,第一叫作愚蠢,愚蠢也是心灵混乱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很多成年人的社交中,你常常发现有一些人叫作兢兢业业办坏事,那他不是态度不好,他也不是故意想把这件事办砸,可他就是把局面弄得无法收拾,一团乱,然后等着你给他擦屁股,那怎么办呢?
我们分析一下,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书中就说,我们常常认为,如果做错事的人并不具备攻击性,或者也没有什么贪念,那么做错的事情就叫作没有办法的事情。那兢兢业业办坏事的人激怒了我们,那应该怎么对应呢?那书中就讲了,我们很理性地来想一下这件事,这时候的怒火其实是两种逻辑的展现,哪两种呢?
第一种叫作心情逻辑,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这个犯错的人,他没什么攻击性,他也没有什么贪念,他就是能力不足,所以做错事,就叫作没办法的事。那这种重视内心的动机,而不问结果的思考方式,就叫作心情逻辑。
那和它对应的是一种什么逻辑呢?叫作责任逻辑。责任逻辑指的是,即便你动机不坏,但是你的确造成了一个糟糕的结果,你导致了失败,导致别人要为你擦屁股,做一堆的努力,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受到惩罚。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那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去判断说哪个思路一定是对的,那个就一定是错的,惩罚他到底是应该还是不应该,这是辩论的逻辑。那我们在讲的是什么呢?是结果,这个结果用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叫作基于责任逻辑,对他人作出评价的人,是更容易生气的,你容易陷入到心灵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