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转化负面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妈妈的委屈情绪,让孩子不懂感恩,怎么转化?每天上班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下班还要赶着回家做饭,在锅碗瓢盆里忙着脚不沾地,回头一看,老公很有闲情逸致的玩着手机。完全没有做家务搭把手的自觉性。想让孩子能按时吃上晚饭,家务还得靠自己。没有一点自己的放松时间。换来的却是老公说,你太能抱怨了,而孩子也说,妈妈你管的真多。你心里会想,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你们总是不领情?我要怎样做,你们才能理解我的身心俱疲?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的委屈。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了解一下委屈这个情绪。委屈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委屈是因为我们非常渴望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可以被他人看见、理解。回到前面的场景,我们工作那么累,回到家还要不停的做家务,一旦做家务的付出被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们就会产生委屈的情绪。我们期待我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你不断为家里付出,实际上是希望通过付出来换取你需要的某些东西。如果这些被满足了,你就不会有这些委屈情绪了,甚至会觉得对方非常爱你。
所以也就是说,你的付出也许并不是真的无条件的。我们之所以会以为自己的付出是无条件的,是因为我们渴望得到的部分藏得比较深,比较隐晦,不容易被我们所发现。还有就是我们对自己完全不了解,并不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样的需要。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通过付出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别人的理解?
这是因为付出有四个好处。好处一一,希望对方给自己肯定,好处二,希望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好处三,让对方需要自己,离不开自己,对自己的需要可以更多。好处四,利用对方做的少,可以反过来要求对方为我做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想要别人怎么对我,我就先怎么对待别人,所以,既然我都为你做了那么多那么多了,那么现在轮到你。
所以,当你付出之后,你的好处没有被满足,你就会感觉委屈。对于付出型的人来说,这样的付出都是自我牺牲似的,对于接受的那一方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因为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觉察到你背后的需要,并且会产生一种感觉,自己必须为你需要负责,并且自己已经接受了你所给予的东西,那么很自然的觉得自己需要回报。那假如你需要的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的,那么他就会因此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愧疚感。当一段关系里充斥着很多负面内容的时候,这段关系是很耗能的,不断地削弱着对方的生命力。
如果接受你委屈情绪的是你的伴侣,那么他会很容易在这段关系中感觉到很累,很疲倦,就容易出现了,回到家之后就只想呆在自己的空间里,把你隔绝在外这样的状态。而如果接受你这些情绪是孩子,那么孩子就很容易过早承担一个成人的责任,成为妈妈情绪的容器。孩子很容易觉察到妈妈的情绪,并且认为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让妈妈的情绪好起来。如果孩子想了很多方法仍然无法让妈妈好起来,那么孩子也会随之产生很深的无力感,他的童年也就丧失了应有的纯真和快乐。孩子学到的应对情绪的方法,是在父母那里言传身教得到的。
对于孩子来说,相比于妈妈为他所做的来说,他也为妈妈做了很多。只是妈妈做的是有形的,孩子做的是无形的,他长大了之后,内心也会有很多的委屈,这样的孩子无法真正的对自己的父母感恩。更严重的是,孩子学会了妈妈的委屈模式,长大后也会成为主动付出的一方,很容易在关系中受挫。当付出没有得到对方及时的肯定,孩子就会主动去结束这段关系。对方可能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这种委屈情绪?我们内在的委屈情绪是来自儿时付出没被父母及时的肯定和看见。简单说,你经常对着谁有委屈,就表示你把谁当成了你的父母。你把对方放在了高位,把自己放在了低位,所以想要自己的委屈可以减少一些,还是需要回到根本,让这些需要回到你的父母那里?
之前开课有一对夫妻,妻子说自己经常会对丈夫有委屈情绪。于是,我邀请他们上台,引导他们闭上眼睛,面对面做一个练习体验。做完之后,请妻子睁开眼睛再看看丈夫,问他现在感觉怎么样?她看着丈夫笑了笑说,现在看他顺眼多了。这个是他们做完练习之后的收获,接下来我也把这个练习分享给有两个简单的操作流程,首先把投射收回,你对谁有委屈,就想向对方,就站在你的面前。想象你的背后,站着你的父母的时候,看着你的伴侣。对他说,你只是我的伴侣,也许我对你有一些要求和期望,是你没办法满足我的,我把它们放在了你的身上,这对你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不起,这些要求和期望是只有我的父母能够满足我的。你只是我的伴侣,你只能够做伴侣做的。现在我把这些要求和期望,从你的身上收回来,还给我的父母,把这些要求和期望实体化,也就是想象成一个物品,想象着你把这个东西从伴侣的身上重新拿回到自己的手上,这时候再看看对方,体会一下这时候你面对伴侣的感觉如何。然后把物品交还,这时候再回过头看看自己的父母,把你手上的东西交给他们,并且告诉他们这个东西对你来说多么重要。之后,想象他们接过了你的东西,你听见你的父母对你说孩子,对不起,那么,如果对方在你的身上也有投射的话,你把这些投射交还给他的父母,想象对方背后站着他的父母。而那些只有他的父母能够满足的需求和期望交还给他的父母,你只是他的伴侣,你只能做伴侣能做的。
方法一,你可以把这个练习带到生活中,在你感觉到对谁有委屈情绪的时候都可以做。找个安全的地方,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帮助你从内心,从孩童状态迅速回到成人状态,以成人的心态去应对。方法二,以开心的宗旨去付出,如果要付出,就开心地付出。觉得委屈,宁愿不去做。因为比起不做,不开心的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更大的。当你觉得做家务会不开心,那么你可以和家人说,我今天有些累,想休息,不想做饭,要不我们出去吃,或者叫外卖,或者你帮我一起做,可以吗?这样一致性的表达,以商量的口吻去表达,不仅不会伤害到关系,也不需要你委屈自己。当然,如果他愿意请帮忙做,也要及时感谢,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可以带给他动力,他就可以感觉到自己做这件事是有好处,这个好处可以是你的肯定。你的一个亲吻,你的一句感谢,这样既可以让自己更轻松,也可以让伴侣更有动力承担多一些。下次他也更愿意做,并且做得更多。想让对方做一件事,这个出发点如果是为了你而做,不是为自己而做,他的动力会弱很多的。因为对方的存在,不单单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更多的是实现他们自己的价值感。想要对方做,那么就要先思考对方为什么做,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如果是带着怨气去做的事情,常常会抹杀掉你的付出,让家庭氛围常常陷入到低气压中。在家庭中,大家希望得到的是无条件的爱,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求回报,无条件的去做,才能真的让对方感觉到被。这个无条件的爱,前面还有一个你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想做。你可以不动,只有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你。
今天我们分享了妈妈的委屈情绪让孩子不懂感恩怎么转化,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第一点,我们感觉到委屈,是因为小时候未被满足的需要再次落空了,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第二点,妈妈的委屈让老公想逃,孩子叛逆,孩子承担了妈妈的情绪,产生了情绪无力感。第三点,我们内在的委屈情绪是来自儿时没被父母满足,需要处理委屈情绪,我们要收回投射,交还投射,同时要认识到付出需要开心的付出。
今天的作业,一在生活中,哪些事哪些人会让你感觉到委屈情绪?二你是如何处理的?从这节课开始,你可以尝试哪些新的方式呢?你动不动就发脾气吗?你会不分青红皂白的骂孩子吗?你会心里像装了一团火一点就难吗?下节课我将和你分享妈妈的愤怒情绪,让孩子更叛逆怎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