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区里的“大学问”

我一直认为,搭建区是一个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区域。

“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积木组合在一起”是能孩子们对空间布局的感知;“数一数不同积木用了几块?如何调整积木之间的距离达到平衡的效果?”是孩子们对数学的感知;“搭建之前和同伴画一画设计图,不同区域用哪些积木”是对做事情的计划性的学习;同伴间做好分工、合作,是孩子们社会性发展的标志……所以,我一直把搭建区时间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好机会,因此也会不断观察、思考、引导……

这一次的搭建活动,孩子们又给了我“哇”的时刻。

博博小朋友很喜欢搭建区,虽然他有时会在集体活动中看起来不那么专注,总喜欢做其他的事情,但是,博博只要一来到搭建区,就总会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老师,这是搭的红岛火车站吗?”

“是啊,博博。”

“这个红岛火车站也太高了吧!万一打雷下雨,被劈坏了怎么办呀!我再给它搭一个避雷针吧!”

听到博博的想法后,我很期待博博的作品。

“避雷针应该是很长的,要从顶部穿到底下!”

“可是,这个高度太高,没有这么好的积木,怎么样才能完成呢?”我引导博博从“高度”开始思考。

“要不,我们用很多长条积木垒高。”说着,博博拿来很多长条积木。但是,在垒高的过程中,博博又遇到问题了,长条积木太细太长,一直垒高非常不稳固怎么办呢?

博博想了想说:“韩老师,你来帮我扶着,我再拿一根,让两个跟并排在一起试一试。”尝试之后,效果比刚才好多了。

“可是,我还要把积木连接到这里,我可以用高高低低的。”博博用搭建“桥”的经验,用小木块当柱子,再把小柱子连接起来。




负责搭建大船的孩子们也在忙碌着,在他们的搭建作品里,我发现了有规律排序,比如,色彩的有规律排序、积木形状的有规律排序等。



教师思考:

1.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像我提到的博博小朋友,虽然在集体活动中,他缺少一点的规则意识,也看起来没那么专注,但是,他在搭建区是专注的、有创造性的,也因此能得到老师、同伴的赞许,这帮助他获得很好的成就感。

2.教师要把“数”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数”。就活动区而言,无论在搭建区、拼摆区,甚至是美工区,都有“数学”的存在。当然,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马路上路灯的多少?超市中的价格牌?这些生活中的“数字”也将带孩子们开启新的主题《奇妙的数字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