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桶不荡半桶荡。低头是麦穗,仰头是稗子。生苕甜,熟苕粉,遇到夹生苕冇得诊……
这些民间谚语,我们常常会听到。我没有读《达克效应》之前,我从来没想到它们与达克效应扯上关系,只是简单的区分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是无明,是未开发的混沌。
我的身上存在达克效应,你的身上也存在达克效应,甚至达克效应本身都存在着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什么呢?由于认知偏差,越愚蠢的人,越难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对其所掌握的错误结论产生过度自信的错觉。
换句话说:越无知的人,越自信,还越容易上瘾。
人的自我认识可以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是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是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四大阶段结合自信程度,就可以得到达克效应的曲线图。它们可以分为:自信爆棚区-自信崩溃区--自信重建区-自信成熟区四个阶段。
处在这四个阶段的人,大约可以概括为巨婴-屌丝-智者-大师。我们不妨把它看成一个人的成长曲线,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去一步步地向上攀缘。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很少人能够在“知”上觉醒。很多人都会自以为是,很难纠正自己的认知偏见和行为偏见。
所以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下面四种现象:
1.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陷入盲目的自信【容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人的人水准【容易产生嫉妒和愤恨】。
3.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己的不足,极其不足之极端程度【不能保持空杯心态去精进】。
4.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保持开放原则,会让自己受益无穷】。
《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曾说过:假若你在一年后没有发现一年前的自己很愚蠢,那说明这一年来你没有什么进步。
愚蠢的人,通常很难发现自己愚蠢,因为发现自己愚蠢这件事,需要智慧。苏格拉底那么智慧,他总是谦虚的说自己无知。
“无知”往往是我们未开发的潜能力,任何人学习知识都是从无知开始的。如果你大胆的拥抱“无知”,无知就可以不断的促使你精进,让你摆脱思维的囚笼,一步步的开放,迎接多种可能性。
《达克效应》不是专业的心理学书,比较系统概括了可能发生的48种错误思维,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就像在跟一个智者进行辩论一样。
书中的每一个新的主题,都会让你用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并不聪明,由于过多的认知偏见、错误的启发式和常见的思维谬误,你可能每分钟都在欺骗自己,只是为了应付现实而活着。
但是,思维是没有对错,只有利弊。对于作者的某些理论,我们不能偏听偏信,要结合自身和实践来作决策。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保持批判性思维也很重要。特别要警惕的是,当达克效应遇上黑天鹅,羊群效应就会被带偏。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聪明,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越是不聪明的人越想走捷径,越是聪明的人越能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达克效应不可怕,它可以认清自己,然后跨越性成长。怕就怕固执己见、否认事实。
既然达克效应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才能减少达克效应的影响呢?
第一,建立人生价值体系,培养正确的三观。
第二,用观自在的态度去解锁万事万物,达到借假修真的目的。
第三,继续进行自我教育,保持开放,持续学习。
谦受益,满招损。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且用成长型思维一步步的去超越它,我们才会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和操作系统。最后愿你我:跨过绝望之谷,爬上开悟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