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节在于观察
六、知与情与意
时值“九一八”东北事变,该消息激动了全国的民众。各地学校纷纷组织抗日会。
乐华、大文所在的第一中学是全市学界抗日协会的一分部,校中师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抗日角色。
各科教师都暂时抛开原有的教程,改授与抗日有关的教材。
乐华、大文、朱志青及女生汤慧修、周锦华因为被推为宣传科中一年级的编辑股员,所以很关心于抗日文字的写作,在课堂上也是认真第听讲。
在国文课堂上,朱志清他们提出要组织编辑本周《抗日周刊》评论栏的文字,希望王先生给予指点。王先生同意了,于是开始指点写作。
第一步该认清目标,弄明白作文方向。在周刊上发表的文章要预备给什么人看,是给大众看的。大文他们是以中学生身份,写文叫大众抗日,需要考虑有什么可行的方法。
在学生们有些茫然的时候,王先生继续指点,并引出本节写文的重点。
(读写笔记)
作文章要把作文的方向弄明白。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从情意方面去说话,须注意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实是彼此关联的。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大家不要犯单逞情意,不顾知识的毛病。
王先生讲完后,国文课下课了。接下来是军事训练课。志清他们请了假,继续在教室里研究写周刊稿子的作文。
经过王先生的指点,大文他们商议也有了思路。作文的第一节是简单叙述经过情形;其次是“感言”,表示愤恨;然后“责政府、责张学良”;最后是对于大众的希望。
他们几人将初稿写好后,请王先生帮看一遍。王先生看后表示满意,示意可以此交稿。
王先生又苦笑说:“我们只能用文字去抗敌,大家应该怎样惭愧啊!”孩子们在出了校门都深深觉得无可奈何。
名著名篇推荐
①《金盒子》琦君
②《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③《械树下的家》席慕蓉
④《父亲的“野”孩子》冰心
⑤《卖白菜》莫言
⑥《猫的故事》梁实秋
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⑧《朝花夕拾》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