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今日继续学习《超级符号原理》,今日学习重点:世界就是货架,货架是沟通的媒介。一切传播最终要在货架那一刻完成闭环:被看见 → 被理解 → 被拿走

1)货架=信息环境,竞争无处不在

狭义货架:超市陈列、电商首屏、APP/小程序、街铺与商场——同类商品并列,必须“用色如用兵”在既有环境中脱颖而出。

广义货架:任何出现品牌信息的地方(社媒、外卖平台、楼体、电视、直播等)都是货架;与跨品类信息同场竞争,银行用“铜钱”、药企用“胶囊/苯环”的类符号,就是为先被识别服务。

外卖与就餐决策:多数购买在“货架前即兴发生”。谁先抓眼、谁先讲明白一个购买理由,谁就拿到下单权。

2)这边销售者、那边购买者:在货架对暗号

销售者=母体的生产/营销执行人购买者=母体的购买/使用执行人;货架是二者相遇的场所。

暗号文化母体 → 购买理由 → 超级符号。用这套暗号在信息噪声中快速对上,避免错过。

3)行动法则(把原则落到手上)

三现主义:到现场看真实信息环境;做出现物上架实测;回到现实持续优化。

电视广告两条技术线(同理适用于短视频/直播回放):

当广播来做:15秒≈55字,句句传达购买理由,即使“心不在焉”也能听到关键信息。

当平面来做:每一帧都出现品牌/产品名与关键信息,观众走开再回来也不会“丢失”。

外卖/门店速用

外卖首屏:超级符号≥首图1/3;标题只放一个购买理由;前三图覆盖产品图/价格锚/口碑证据

门头与端架:标识置于上1/3防遮挡;强对比色大面积重复形成默认选项。

包装外带=街道货架:双面大符号+一句口号,附可留存小物进入消费者私域场景。

4)结语(餐饮应用再落一问三答)

在“吃什么”的每次临门一脚前,你的货架是否让TA一眼认出、1秒明白、立刻拿走

回答三问:为什么选我?我解决什么?我的独特价值是什么?按此复盘并持续改善,才是真正的货架优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