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太阳》统编五上
执教老师:吴茹茹
听课记录:
听课收获:
1.以单元为整体进行设计,不同的课型单元整体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承担不同的任务,但共同指向的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运用说明方法介绍大千世界中的事物。
2.开头出示诗歌、寓言两种不同文体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虽然写的是同一种事物,但在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作用。
3.注重创设情境,注重对接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倾听、阅读、获取、整合有关的信息,又能在具体情境中利用所学到的方法(比如收集资料的方法、基本的说明方法),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有效的传递信息。
4.说明文以“说明白”为成功,在这节课中,老师在前半段,以“扶”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白“我们要去说明白”,后半段是通过生生对话,小练笔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要说明白”这一点。不管是生生对话,还是小练笔环节都是在具体的情境进行语言的运用的。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有一句话写的是“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介明了等”。我感觉茹茹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遵循这样的原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初浅的想法是“能用说明方法,根据不同的交流对象与目的,介绍大千世界。”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以单元主题还有语文要素为依据。
那么为什么这句话中要去强调不同交流对象与目的呢。我认为:
1.这个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范畴。课标中提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应紧扣“实用性”,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现实生活存在复杂性的,如果不区分不同交流对象与目的,那它可能就不够实用。
2.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进行第三自然段教学时,老师问,这个自然段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也能说明太阳温度很高,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说,是因为作者的心中有读者。那也就是说,作者是有读者意识,是要考虑他的阅读对象的。
3.学生在台上回答“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太阳大、热的特点时”,学生说完之后,就问其他同学“你觉得我说明白了吗?”这时候他的交流对象是他的同学,他的目的是要让其他同学听明白,没有疑惑。
3.在小练笔环节,“你会怎样介绍月亮,让小朋友更了解它呢?”这里的交流对象变成了年龄更小的孩子,那要让他们了解月亮,就要尽可能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说得更通俗易懂,小朋友才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