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苏菲的世界》第21期读书会——洛克和休谟(2024-08-24)
上次记录还是中世纪——公元4世纪到14世纪,今天已经到了18世纪了,跳过了400年。
中间各种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没记录了,今天清茶说你咋不写了,我说我写的时候你俩说风凉话,把我说得不想写了,现在又变了?
刚开始读书会的时候,我说我们可以轮着读读,然后讨论,清茶否决,说太傻。我说每人先说说自己有感触的,然后讨论,雨言否决,说有压力。我说每次结束的时候,总结一下,一句话都行,俩人说总结啥哩,迂阔,讨论讨论就行了,让我代表总结就行,然后我受打击,不了了之。原来一周一次都没法保证,现在一周2次,有时还要3次。原来要开始了,内容还没看完,现在全都提前完成任务。全变了吧,哈哈,吹嘘一把!
为啥要吹嘘这个呢?是因为今天的内容里强调的:“不要妄下定论。”人是很善变的,“今天的我已经不是四岁时的我。我的脾气和我对自己的看法可能会在一分钟内改变,我可能会突然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
那我也变变,继续记录,不过内容形式也要改变,得简化,以完成为目的,重拾我法宝:“先完成再完美。”内容格式化。
今天是2024年8月24日,《苏菲的世界》第二十一期读会书,内容从p249-p273,洛克和休谟。
洛克——生于1632-1704年间,主要作品《论人之理解力》经验主义哲学家,英国人。观点: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反映我们曾看过听过的事物。他公开提倡自由与宽容的精神,关心两性平等。他也是首先倡导“政权分立原则的人。
休谟——生于1711年-1776年间,是经验主义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也是启发大哲学家康德的人,英国人。主要作品《人性论》。他是不可知论者。休谟的心灵没有任何成见。在休谟哲学影响下,信仰与知识的关系终于被断开了。
习惯性期待是其哲学观点之一。谈到习惯对人的影响时,强调因果法则,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原因。一件事情发生后另外一件事情也会发生的想法,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期待,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期待心理乃与习惯有关。我们的期待往往使我们妄下定论,妄下定论可能会导致许多迷信。书上写了一个罗素举的一个例子:一只鸡发现每天农妇来,就会有吃的。有一天,家妇来把这只鸡脖子扭断了。
休谟还认为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感情来决定。如:当你决定要帮助某个需要帮助的人时,那是出自你的感情,而不是出自你的理智。就算你不想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而言,只是不怎么仁慈罢了。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别人的悲喜苦乐,所以我们都有同情心。但这和理智没有关系。
休谟还出:我们绝不能从”是不是“的语句,得出“该不该”的结论。
一句话: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
20期——斯宾诺莎
19期——笛卡尔
18期——巴洛克时期
16、17期——文艺复兴
15期——中世纪之圣多玛斯
14期——中世纪之圣奥古斯丁
以前几期先记下来,看会不会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