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物质需求,吃饱穿暖。爱自己最基础的需求,是能照顾好自己的衣食住行,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的人一忙就忘记吃饭,往往在间隙胡乱对付两口;有的女性单身的时候生活很丰富,结了婚有了孩子后,就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家人身上,对自己做什么都是对付,将自己的优先级放得越来越低。然而真正的爱自己,是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怎样的条件,都能让自己吃好饭,穿得暖。这些事情,并不需要太多的金钱,也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就能实现。它只需要一点:重视自己。而这,往往是一个人爱自己的开始。
第二层,质量需求,享受生活。有一个网络博主,已经四十多岁,孩子都上了大学,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体态美,精神状态也不错。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对着窗子做一做舒筋活络操;晚上下班回来,必定要泡个脚、敷敷面膜,让身体彻底放松下来。我们知道这些看上去似乎不难,而要做到这些绝非易事,它需要你在琐碎繁杂的生活里依然保持对自我的塑造和对生活的好奇。是你愿意花时间让身体更健康,让气色更红润,也愿意在平淡的日子里享受生活的美好。
第三层,独立需求,承认孤独。人们忙的时候会苦于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是有的人闲的时候,却没有办法独处,找不到可以配备的人就会陷入精神内耗当中。不能独处的人往往过去看重外界的认可和回应,承认孤独、接纳孤独,学会和自己的内心独处才能让自己从自我评判当中脱离出来。敢于独处,不再惧怕孤独,开始向内探索自己,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尝试着让自己独立,特别是精神独立,是爱自己的更高层次。
第四层,情绪需求,接纳自己。很喜欢一句话:爱自己的明媚,也接受自己的破碎。翻译过来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与不好,无论如何,爱自己,因为这是你唯一可以无条件去爱的人。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变动,有过不少不顺遂心意的事情;可一味沉迷其中,伤害的往往是自己和身边最亲近的人。在周围人不断的开解,自己不断的疗愈后,安心最终还是接纳了自己。张嘉倪说过一句话:人生不是笔直的,我们要有勇气来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只有先接纳了自己,少一点去做对抗,才有可能迎接生活的诸多美好。
第五层,内心需求,洞悉情绪。和情绪友好共处是爱自己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告诉自己要学会控制情绪。生气的时候不能发火,难过的时候不能痛哭,尤其是情绪崩溃的时候不能冲着家里人表露负面情绪。好像表露了,就会有人指责你不懂事,不照顾别人,说你是那个会给他人传染坏情绪的人。却忽视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负面情绪,一味地压抑并不能换来问题的解决,相反的,是你的增生和结节。那要怎么做呢?最好的办法便是:感知情绪、接纳情绪。允许他们存在、爆发,学习疏解情绪的方式,重视它们的表达。觉察情绪背后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第六层,疗愈需求,学会和解。一个人这一生最该学会的,是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的难题就经常不打招呼的摆在人生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疗愈自己,和对应的人事和解。让自己从郁郁寡欢中解脱出来,积蓄让自己成长的力量。早早就与自己和解的人,才能更深入的洞悉人性,接纳人生。
第七层,认知需求,驾驭自我。人们在最初刚出发时,都会对生活有很多美好的想象,但是过着过着可能就过成了一地鸡毛。人生没有一开始就能考虑的面面俱到的生活,我们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的,并且还有很多人,一开始很懵懂,开始过的是被安排的人生。难免过着过着,可能就失控了。所以人生有很多不可预知性,面对选择时,尽可能把决定权交给自己,因为那些指导你做选择的人,并不会替你过你的生活,替你承受你的苦痛。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也不是去懊悔过去的事情做的怎么样,而是立足当下,努力认清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立身之地。如果说浅层次的爱自己,是吃饱穿暖,有人爱,有事干,那深层次的爱自己,一定是自我认知、自我负责,将自我命运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有的女性,穷尽一生都在想着如何经营亲密关系。可走过半生就发现,当你将全部的期待、诉求放在一个男人身上时,就会知道这样做毫无用处;它不仅浪费你的时间,还会耗费你最宝贵的“心力”。这才是亲密关系中最无形的损耗。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需求、理解自己的诉求,疏解自己的情绪,寻找自己的站位。当你学会将付诸于外的精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时,你不仅会发现世界的美妙,也会发现自我的宝贵。别人爱你的方式,都是你教的。当你自己活的热烈灿烂,也会有无数炽热的目光,凝聚到你的身上。请你相信,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就会来爱你。人生在世,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请你一定要记得,多一点、无条件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