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匈奴数为边患,太子家令颍川晁错上言兵事〔〖胡三省注〗太子家令,属詹事。张晏曰:太子称家,故曰家令。臣瓒曰:茂陵中书:太子家令,秩八百石。颍川本韩国;秦置郡,汉因之。鼂,与朝同。《风俗通》:卫大夫史鼂之后。《姓谱》:王子朝之后。错,仓故翻;音错杂之错者非。〖按〗“鼂”与“晁”通,为姓,原文作“鼂错”。“鼂”又与“朝”同。〕曰:
“《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繇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习,三曰器用利。兵法:步兵、车骑、弓弩、长戟、矛鋋、剑楯之地,〔〖胡三省注〗师古曰:鋋,铁杷短矛也。孔颖达曰:方言云: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鉇,或谓之鋋,或谓之鏦;其柄谓之矜。鉇,音蛇。晋陈安执丈八蛇矛,盖蛇即方言之所谓鉇也。鋋,上延翻。楯,食尹翻。〖按〗鉇,古同鍦,一种矛,音师,又音夷。楯,今音义同“盾”。又读吮,泛指栏杆。〕各有所宜;不得其宜者,或十不当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胡三省注〗师古曰:金,金钲。鼓,所以进众,金,所以止众。“指”,当作“音”。〖按〗胡三省此注或理解有误。“金鼓之指”,说的是古时军中锣鼓指示之令,即金鼓指令也。故而,原文“指”字无误。〕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胡三省注〗应劭曰:袒裼,肉袒。裼,音锡。〕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胡三省注〗中,竹仲翻。师古曰:镞,矢锋也。镞,子木翻。〕此将不省兵之祸也,〔〖胡三省注〗师古曰:省,视也,悉井翻。〕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胡三省注〗予,读曰与。〕四者,兵之至要也。
【白话】
当时,匈奴经常挑起边境战争,太子家令颍川人晁错向文帝上书,谈论战争问题说:
“《兵法》说:‘有战无不胜的将军,没有战无不胜的民众。’由此看来,安定边境,建立功名,关键在于良将,不可不慎重地选择良将。
“臣又听说:在战场上与敌人交锋,有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占据有利地形,二是士兵训练有素,三是武器精良。按照《兵法》所说,步兵、车骑兵、弓弩、长戟、矛铤、剑盾等不同的兵种和武器,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地形,各有所长;如果战场地形不利于发挥军队和武器的长处,就可能出现十个士兵不如一个士兵的情况。士兵不经过挑选,军队缺乏训练、起居管理混乱,动静不一致,胜利进攻时跟不上,退避危难时不能一致行动,前军已经刀兵相接,后军却仍松松垮垮,士兵不能随着鸣金击鼓进退,这是不训练军队的错误,这样的军队,一百个人不抵十个用。士兵手中的兵器不齐备不锋利,与徒手作战一样;将士身上的盔甲不坚固,与脱衣露体一样;弩箭射不到远处,与短兵器一样;射不中目标,与没有箭一样;箭虽然射中目标却射不进敌人身体,就与没有箭头一样。这是将领不检查武器导致的祸患,这样的军队,五个人不抵一个用。所以《兵法》说:‘器械不锋利,是把士卒奉送给敌人;士卒不听号令,是把统兵将领奉送给敌人;将领不懂兵法,是把他的君主奉送给敌人;君主不精心选择将领,是把国家奉送给敌人。’这四点,是用兵最重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