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辰安老师的读书会?对我有什么好处?
之前觉得“好处”这个词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好像占什么小便宜一样的。总感觉特别功利,好像不太好意思问自己,对我有什么好处。
其实,这样问是帮助我们找到我们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都好像不太清晰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情绪,这件事情影响了我的什么需求,可能搞不清楚,但是让我们从一个问句开始就很容易找到我们的需求。
辰安老师的读书会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满足什么需求呢?
我觉得每次在读书会我都可以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没有任何的卡点,不用担心我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我可以很真实的做自己;当有情绪的事情拿出来说一说,和大家的智慧一碰撞,自己的不好的情绪会溜走,自己就会舒服很多;
可以收获很多的对P.E.T.更新更深的认知;还有连接的需求,自我疗愈的需求,对智慧的需求,放松的需求,开心愉悦的需求等等。在家里、工作中、平时的生活中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和环境让我享受这些。
本次读书会是《父母效能训练》12章-16章的内容,里面涉及很多,关于第三法具体的实施步骤,关于价值观冲突,关于其他养育人等等。
深水区or浅水区,从简单处入手
关于第三法的实施我觉得还是挺有难度的,难的不是实施步骤,难的是遇到冲突时自己的心态,遇到冲突很多时候,我直接就陷入情绪中,根本没有平静的心态来用第三法。
比如,我老公说了一句,你又不干正事,我就完全沦陷了,我陷在了他又对我评判,他又在否定我,又在冤枉我,不支持我,我头脑中冒出很多很多的想法和感受,我好伤心,我好难过,我好孤单,他怎么不理解我,他怎么不明白我的想法,他怎么不能和我站在统一战线上支持我,我需要的是支持,不是打压……
在冲突的当下有情绪的话,可以先暂停,等到情绪降温以后,再去实施第三法。
比如和孩子之间,当下有我们不接纳的行为,然后产生激烈的情绪,就可以等情绪降温后,在和孩子来用第三法。不知道为什么总觉老公说句什么话,会伤害到我,但是孩子好像基本不会,所以和孩子用第三法还是比较乐意的。
和老公之间的冲突,等情绪降温后,感觉还是无法实施第三法,有的时候是说不出口,有的时候感觉我的能量抵挡不住老公的能量,我的力量感很弱,无法用第三法,感觉自己总是输的那一方。
辰安老师说,我们会有深水区和浅水区,我们可以先在浅水区试用我们的第三法,比如和我们的孩子使用第三法,我们可以HOLD住,哈哈哈,就是可以也愿意接住孩子的情绪。
深水区的一些人,我们可能很难对付,我们可以先从无困扰区做起,比如:肯定性我信息、表白性我信息、预防性我信息、特殊时光等等。
比如我现在还很难接住老公的梗,我说的话,一般都会被他压倒性的胜利碾压。
我终于明白了,我之前还是总想赢得老公,总想战胜他,但是往往都是我敌不过他,每次都让自己憋一肚子话,一肚子情绪。
老公就像是我的深水区,要做的就是先从简单的做起,老师说,一位助教坚持给老公发了两个月的肯定性我信息,虽然没有得到过一条回复,但是老公在生活中的改变和提升还是很大的,不仅仅参与到育儿中,还很支持她的P.E.T.事业,也很认可她。
哈哈哈,这些也是我期待的吧。曾经写过老公的20条优点,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案例,其实通过每天的觉察去发现并肯定老公,这样会更具有价值,就是每日都在在意并认可他,这感觉真的很棒哦。
第三法的意义:疗愈
我感觉我才刚刚迈入第三法的大门,但是已经深深的被第三法所折服。第三法使用前,要通过我信息和积极倾听,来明确彼此的需求,根据彼此的需求再去发挥双方的智慧制定出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当对方被积极倾听,当你表达的是我信息,对方在自己的需求被看见,又被你的我信息所对待的时候,她的情绪和感受被理解,被看见,她就会感受到爱,爱即疗愈。
当我们的孩子这样被对待的时候,知道冲突是如何解决的,当她再遇到冲突的时候,她就会知道如何去面对。就好像我父母对我的否定,形成了我对自我的否定一样,我们有冲突的时候如何解决,孩子也会内化成自己的。
我们遇到冲突如何与她相处,这也就形成了她与外在相处的模式,还有与她自己相处的模式。
她会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真正想法和感受,从而去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情绪被同理,需求被重视,爱自然流淌,疗愈自然发生,这就是第三法疗愈的力量。
即使我们现在还用的不够熟练,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一直在走着,我们花费的这些时间,都会让我们更加熟练起来。
辰安老师说,坚持学习P.E.T.,去学习第三法一段时间,会发现在遇到冲突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站在家长和自己的两种需求之上去想解决办法,有的时候有冲突都没有任何情绪,直接到寻找解决办法上。
大彩蛋:连接你我
最后的大彩蛋,是我表达了最近发生的有冲突的场景,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扮演我的老公,我们找到冲突时,彼此的情绪感受,彼此的需求是什么,然后表达出来,让彼此了解彼此,然后做出一些选择来调整。
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找到了情绪感受是什么,我还都表达了出来,被老师和小伙伴静静的倾听着,我留着委屈的眼泪,伤心的眼泪。情绪也都被溜走了,自己的需求也被看见了,更加珍贵的是对方的选择是链接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是我一直需要的,特别感动。
辰安老师说,我们做的活动,就是看自己看对方,看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看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特别喜欢这样的体验,让我真正的开始去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这是很好的互动的开始。
五次读书会圆满完成,真的特别感恩遇到不会让我感到害怕,那么愿意待在一起的老师;也特别感恩几位小伙伴特别的有智慧,走的都很深;这一次不是结束,是下一次读书会的开始。
我们下一本书《唤醒孩子的自律》6月线下读书会继续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