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想看,司马懿是哺乳动物,如果你说司马懿是哺乳动物的话,听上去这句话就显得是一句废话,司马懿是人,人当然是哺乳动物了,所以按照我前面所说的有内容原则,也就是说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内容的,这个解读就不对。换一个解读,皮毛是红的,司马懿皮毛是红的这肯定不对,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解读照样会造成语句和其背景知识之间的冲突,我们都知道人的皮毛不是红的。
找来找去,就找到了狡猾,司马懿是狡猾的,这样一说,通了。你说人是狡猾的,首先它符合有内容的原则,你告诉我了一条有用的信息;第二,也不会和背景知识发生冲突,我们知道司马懿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说他狡猾听上去也可以,没问题,这样一来就把这个意思给抓住了。
听到这里,我们都觉得有点意思,好像隐喻这件事情实际上也是可以用某种算法来加以说明的,现在的计算机工程师都很蠢,都做不了这一点,所以这就是现在计算机工程师的问题,觉得人工智能很牛,很多问题语言哲学、语言学的书上都有阐述了,他们只知道看编程的书,不去看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书,所以视野有限,我这里就不埋汰他们了。
人类理解隐喻的重要前提——语境
但是,前面这个理论还是有一个问题,假设我们按照前面的这个理论,把关于隐喻的含义做了全面的梳理和筛选以后,我们如果发现有两个到三个含义都能够满足前面的两项要求,即所谓的内容性要求和不矛盾性要求,这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