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上7点,我们进行了新网师通识课第七讲的学习。本次授课人是王辉霞老师。第七讲的授课内容是《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策略》,这节课已经上了一个多星期了,课比较难懂,反复听了几遍还没听懂。不过对大单元有了初步的了解。
王老师从大单元教学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路径是什么四个方面展开她的授课。对于这节课,难度很大,涉及到听课者原有的理论基础和对2022版新课标的了解。我的基础不是很好,听起来很费力也属于正常,因此这次的作业写不出什么创新的内容,我写得较多的是学习笔记。
一、大单元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已有二十多年了,去年2022年,我们新课标又有了更新,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崔允漷教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之“家”,指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它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升级,而 “逐个”知识点的“了解”“识记”“理解”等目标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新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运用知识做事、持续地做事、正确地做事,强调知识点从理解到应用,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及其运用。因此,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大单元。
课程的改革迫使教师观念的改革,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缺乏以大观念统领教学设计的意识,大观念本身还没有内化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二是教学内容碎片化,不能形成知识网络,难以构建学生完整的认知结构;三是教学过程散片化,缺乏逻辑关联,没有意义通联,逻辑是教学的支点,没有意义就没有逻辑;四是教学评价形式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能有效融合。
二、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即学习单元:是针对学生的真实问题,以学生学习为锚点,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研读教材、确定目标、设计课堂大问题和大任务、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认为大单元教学与传统单元教学(教材单元)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是一种集约式的多篇教学形式,而且同一单元之中有着大致相同的教学目标、内容、策略、路径和评价等要素,同一单元中的多篇课文有着诸多相关性。不过,大单元教学与传统单元教学仍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大单元教学不是仅仅聚焦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基于特定议题、主题、任务的“做中学”。这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内在需求,也是驱动学习发生的内生动力。这种任务情境设计自然对教师的教学创意设计能力是一种考验。也就是说,大单元教学要先建立单元大主题,再结合单元大主题建构子主题(小主题),形成网络状。王老师通过对不同专家学者有关大单元教学内涵解读,总结以下几点:
1.大单元教学是一个教学集合。包括基于学情的教材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补充,有明确的单元主题,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的单元目标体系等。
2.大单元教学以“大概念”(大观念)教学为基础。从少而精的单元“大概念”(大观念)再到为语篇子概念(子观念),再细分为单课小概念(小观念),能形成单元观念链,建立单元教学网络。
3.大单元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已有经验为起点,落脚处也是学生的“学”。所有教学都朝向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培养与落实。
4.大单元教学始于“双基”学习,终于素养落实。大单元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却要超越零碎知识和单一技能学习与培养,实现知识结构化,技能综合化。
5.大单元教学大于“教材单元”。以“教材单元”为基础,却不囿于教材的束缚,教师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
6.大单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指向“理解”的教学。大单元教学的出发点是“学”,动态的“学”,发展性的“学”,教随着学的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化,侧重学习过程的展开、沉淀和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
7.大单元教学,具有“大”的总括性。通过大问题、大任务、大观念或大项目的组织方式来完成,是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保证教学评一体化。
8.大单元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学习的进阶性和递归性。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价值和意义
崔允漷教授从大单元教学之“大”谈其价值:一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站位,改变教师的格局。只有进行大单元设计,让教师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才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科育人的本质。二是针对现实中有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习题、分数等,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的培养,导致“高分低能、有分无德、唯分是图”的问题,大单元设计有利于教师改变着眼点过小过细以致“见书不见人”的习惯做法,明白“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
四、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路径
王蔷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出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流程:
1.提炼单元的核心价值,挖掘单元育人功能,聚焦单元大观念,做好单元主题与内容的价值和功能分析。
2.深入研读各语篇的内容,梳理单元与单语篇教学之间的关系,提炼各语篇的词组题或小观念,与单元大观念建立关联。优化整合相关内容,合理安排单元课时。
3.深入研读各语篇的内容,梳理各语篇的结构化知识。
4.准确诊断学生的已知、学习难点和发展点,整体规划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5.围绕大小观念精细且有梯度的设计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
6.基于目标和学情,合理设计评价活动和评价指标。基于情境有效设问、追问、示范、反馈等方式,以评促学。
五、学习体会与运用
这节课对我来说有点难消化,我也在努力地想看懂大单元教学的实质,我不知道我的见解对不对,我觉得大单元也好,大概念也好,都是一种专家思维,我们要有对所教科目系统的认知,比如我是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对小学语文教材有整体把握,每个学段,每本教材、每个单元讲了什内容,横向看各个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纵向看各个内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在每课中要完成哪些目标,我们教师要心中有数,不要拔高要求,也不要降低要求,要为了学生的学而创设情境、创设活动,结合不同的科目共同提高学生的素养。例如,我在语文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时是这样考虑的。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挑山工》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古诗三首》表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及戎边战士的英勇威武;《“诺曼底号”遇难记》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黄继光》展现了抗美援朝永兴黄继光的英勇气概;《挑山工》表现了普通劳动者认准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的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册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
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三年级下册已经有过“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的练习,本次习作进一步提高要求,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结合红色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雄人物事迹,感受人物的品格,渗透思想教育。如:刘胡兰、董存瑞、方志敏等。结合美术课,可以让学生画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结合班会课,可以让学生讲心中的红色英雄故事,也可以朗诵红色诗歌等。结合音乐课,我们可以教学生一些爱国的歌曲等,我们结合各个科目,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大单元作业设计,必然会改变过去单篇、零碎化的作业设计模式,通过创设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情境,聚焦单元主题,整合单元语文要素,结合各个科目,强化学用结合和知行合一,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