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个淋漓痛快的人,从不刻意隐瞒自己的观点;当他看到那些逐名追利、蝇营狗苟之辈大行其道时,忍不住痛斥:“古之学为己,今之学为人。”在他看来,为学说到底是为了丰富和完善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德性都得到提升和扩展,从而为国家社会百姓更好的服务贡献。孔子的这一观点,对于现代公民同样适用。
究竟什么是为己之学呢?为己之学就是生活的学问,生命的学问,就是自我提升和拓展的学问。无论是诗书礼易或骑射算驾,作为知识和技能,说到底不过是自身生命的圆满和充实。作为现代人,或许我们的学习已经不再满足于骑射算驾或者诗书礼易,但是,我们的研读,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司马迁的《史记》或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说到底,都还是为了充实自我,丰盈人生。即使生物化学物理金融经济,也都是现代人探索自然社会的成果,目的在于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生命的提升服务。
重视为己之学,有一个不得不谈论的话题,那就是知识和德性的关系。知识的充实,应该有益于德性的建构和培育;德性的培养又反过来有益于知识的学习与吸收。而究竟如何看待知识和德性的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少争论,当着康德说“灿烂的星空在我头上,道德律在我心中”时,他是否把知识与德性完全区别开来呢?显然,我们今天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无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作为知识,总应该有益于德性的提升,而不是有碍于人的德性。所以,即使到了知识体系高度提升和急剧分化的今天,我们还是需要追寻知识与德性的统一。
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生活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追求财富、权力、名望、幸福的过程中,正一日千里,时不我待。所以,现在再来谈论为己之学,或许显得迂腐可笑。但是,假如我们不是把为学与做事、做人相结合,而是一味地攫取身外之物,那么,我们的灵魂就会脱离我们的肉体,幸福就会距离现实越来越远。因而,坚守为己之学的准则,不仅仅是古人的必须,而且也应该是现代公民的精神追求。所以,当着孔子坚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准则时,他并不是迂腐可笑,而是守住了为学的底线。今天的现代公民,同样需要守住这个为学的底线,而不是满腹知识,满身技能,却不事修身,写不正那个“人”字来。即使你满口的国家社会人类,假如不能认真修炼自己的心性和德行,那所谓的学问,也不过孔子所鄙视的“为人之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