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75
什么是悖论干预?
短程心理治疗常用治疗策略之一。
呈现方式:把来访想“改变”的问题,变成反向的要求,让他不改变,甚至要加剧问题,还让旁边的人帮忙。
为什么有用?
案例:小学生早起发脾气,全家折腾,鸡飞狗跳,但孩子似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干预:“孩子发脾气”改不了,那就提前留出半小时给他发,提早半小时叫醒,发完再开始出门准备,如果半小时不够,可以再早点叫。
效果:一周后,孩子起床气小了很多,说提前5分钟就行,不用半小时叫,有那时间不如多睡会儿。
为什么有用?
(1)改变了问题的意义
孩子“控制不住脾气”原先被认为“不受控”,孩子也是受害者。
但干预后,一家人把“失控状态”作为“常规流程”,孩子从被动发脾气,变成可以“主动发脾气”。
其次,互动方式也变了,父母的反应其实维持了孩子的情绪。父母从着急哄劝,变成等孩子发完火,孩子就没有发火的互动对象了。
(2)增加对抗问题的能力
例如《循环提问》里有个案例,父母在管教青春期的女儿时,会无意识地用身体问题让女儿愧疚。
西蒙给的方式就是让父母除了真生病外,为了管教孩子,还要找时间假装生病,女儿则负责分辨真假。解决了家庭原来的问题。
(3)承认对问题的掌控力
如果我能让问题变糟糕,我也能让问题更好。
例如“雅各布森放松法”,先让肌肉更紧张,再放松,找到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