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都知道我的原生家庭不是幸福的,小的时候我总是那个被父亲责骂的那一个,因为我是姐姐,而家里父亲和祖母又都是重男轻女的。
尤其是接触了心理学之后,我就特别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才造就了现在的我。
确实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有的时候反思自己的童年时光,会对父母有一定抱怨,但更多的还是孝顺和爱,这真是一个矛盾。(当然看了这本书后,我更多的是理解父母,爱父母,因为我发现我的阳光小孩里面有太多优秀的品质都是父母潜移默化教给我的。由于人的本能都会记住坏的忘记好的,所以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竟然一直都没有发现那些优点。)
就像我们无数人都默认的一个事实那样:父母说,打你那是爱你。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恍然大悟,这句话真是一个误人子弟的扭曲啊。对这句话中毒较深的孩子,长大后,要么是不懂自己的感受,反而一味讨好别人的讨好型人格(这种有点自虐倾向),要么是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的回避型人格(这种表现的很麻木)。
这本书虽然分为的章节很多,但是通篇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分为3部分:我们内心的阴影小孩,成人自我,阳光小孩。
1 我在看书的过程中,根据书本里面的练习,画出了自己的阴影小孩,并且找到了我阴影小孩的信念,那就是我什么都不行,不管怎样事情都这么糟糕,这是2个主要的信念,每个人由于原生家庭的痛不同,所以每个人的阴影小孩的负面信念是不同的。
我们成年后,包括我们成长中的处事方式中负面的情绪,都是由这2个信念引发的,比如说,我之前做事,一遇到困难,我就会泄气,心里就会不由自主的紧张,感觉自己肯定会失败,这就是阴影小孩那个我什么都不行的负面信念导致的。
2 跟阴影小孩对立的是阳光小孩,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阴影都有阳光,如果一点阳光一点爱都没有,那么这个孩子是活不下去的。
同样我画出了自己的阳光小孩,也找到了我阳光小孩的信念,那就是冷静,勇气,正直。并且根据书里面的指导,我有意识的训练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阳光小孩姿势,当每次,我一处于这个姿势,我的阳光小孩就会告诉我,我是勇敢,冷静,正直的。
3 成人自我。举个例子说: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内心的阴影小孩会说,好害怕的,想放弃了,这个时候我就要意识到这是进入阴影小孩模式了。
我要做的就是让我内心的另一个声音,成人自我,用理智去安慰阴影小孩,你可以的,不要怕,我会一直陪着你,去给阴影小孩打气。也就是靠成人自我的这种,给自己打气的方式,把消极的状态调整为积极的阳光小孩状态,这样内心就充满能量,当充满能量的时候,那做事情,肯定是所向披靡的。
当然书中还告诉我,这种有意识的练习,一定要坚持每天练习才能形成好的阳光小孩模式,因为我们说不准哪个时候,阴影小孩就出来制造点坏情绪,这个说的真没错,和我生活中感受到的一样,只有反复练习,加深印象,才能让阳光小孩长的很大,那么整个人的内在才具有能量。
我还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现在想用这句话来结尾: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都曾受过伤,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