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发现,是阅读者既有的内在经历的被唤醒和继续生长。 ——周国平
虽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我始终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只是一座桥梁,一个媒介,其背后是语文的文学性,对学生生命的锻造和灵魂的雕塑。所以,对于生命成长方向和意义的探索,永远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组织语语文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如雷夫所言:“我用25年的教育实践发现,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陈海波老师的“家校读写实验”。
你写致家长的一封信——《以孩子的名义团结在一起》。选择了包括《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内的四篇文章(另外三篇为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张丽钧的《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刘轩的《爸爸让我考零分》),印成阅读材料,布置家长在孩子身边坐下来,认真阅读。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现在的您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关爱的多吗?今天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都是未来我们最美好的回忆。珍惜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善待我们作为父母的“有效期”。从孩子牙牙学语到今天为孩子所做的事,您认为哪一件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哪一件让您最难忘?请拿起笔,让那些瞬间变成永恒吧!感谢您的分享,每篇文章不少于500字,的多不设限。
作家王开岭说:“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语文扮演着保姆和导师的角色。他不仅教授语言和逻辑,还传递着价值观和信仰。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都有一门叫‘语文’的课程来默默承担。
自习课上,我把家长的文章发到孩子们的手上,然后等待他们静静的读完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孩子都是那样的专注认真,相信此刻他们的心里波涛汹涌,那份爱的海潮正在漫过心灵。
后记:文学的使命就在于表达并唤醒潜伏在人心底的真情,疏浚在现实中被阻塞的心灵河流。在语文试卷里的一天,一点爱恋,一课一点改变,尽可能的让阅读与写作走进学生的生命,唤醒其精神深处的自觉,然后内化为个性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从而走向生命和生活的美好。
这。就是我一直向往,并努力践行的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