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四边形,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梳理中,完善四边形的认识,建构知识网络体系。这里通过“叠一叠”的活动(长方形和三角形叠加),用宽窄不一样的色带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纸片交叠,去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逐步抽象共性特征,概括本质,最后提炼梯形的定义。这里学生依据原来平行的色带两边是平行的,推理出交叠的四边形也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也就是一种演绎推理。
在梯形的概念明确之后,学生可以自学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这里关于梯形的高应该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结构化地进行认识,其实它们的本质是相似地。
数学知识体系就像一个网络,每个数学知识点相当于其中的一个节点。如果想让学生对于“高”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链状结构”,可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进行类比,放在知识的大背景中让学生感知和有效构建。
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的定义,其实都是从一个点向底画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高。只不过三角形的一个底对面的点只有一个;而平行四边形底对面的点可以有无数个。这样便于学生容易理解“高”的定义,也理解三角形一条边的高只有一个,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有无数个。另外,在认识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特殊三角形的经验进行迁移。学生理解起来也不难。这里还增加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类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并思考这样的梯形是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