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刚和老公在云南玩了一周,回来后去夏令营接孩子,喝上了孩子泡的茶,孩子炒的红烧排骨,听老师夸孩子:学习力很强、领悟能力很强,愿意动手实践。孩子刚满九岁,脱离父母独立在夏令营呆了半个月,几个孩子一起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泡茶、插花、品读诗词;一起晨跑、太极、锻炼;一起制定出游路线,一起探索珠海历史文化……
最近这两三年,我常常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我为什么这么思考呢?让我们回到三年前,三年前的我,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三年前,对于我来说,很特别,高三班主任,一年级新生家长。每一个身份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在刚过去的两个月中,每天的生活节奏都是白天面对高三生早七晚六的上班,晚上面对一年级新生抓心挠肝地辅导。
我家孩子叫小葡萄,上一年级前的暑假,没管住自己的手,一不小心给小葡萄报了很多兴趣班,每一天的课后都填满了,除了幼儿园一直在学的舞蹈和英语外,还加了陶冶情操的琴棋书画、锻炼思维的乐高、数学。
结果一上一年级发现 ,这日子太充实了,上完兴趣班,回家还有跳绳、吃饭、写作业、写字、阅读、弹琴……等着你。
看着稚嫩的孩子拿起了笔, 做起卷子,开始对分数有了概念。没上一年级之前和一个学霸妈妈交流,她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幼儿园基本是双百。然后,我对双百有了一些执念。结果娃一考,都是九十几分,和其它家长一交流,她们已经买了课外辅导资料,已经开始“刷题”了,我拖了一阵,看娃的考试分数有了走低的趋势,也从网上买了一套“五三”天天练。
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做法和现在的教育风气产生了质疑。每天晚上带孩子一项项完成任务,孩子太累了,她才六岁呀,小小年纪,竟然要承受这么多,本来是无忧无虑玩的年纪,她的空余时间被各种学习任务填满了!我做的是对的吗?然而我不这么做,怎么保证她应对以后残酷的竞争呢?
于是,我开始去寻找答案,在“樊登读书”我开了会员,这段时间我大概听了十几本教育类的书,比如《陪孩子终身成长》、《让孩子远离焦虑》、《热锅上的家庭》、《学习的战争: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正面管教》、《学习的格局》、《妈妈知道怎么办》、《未来学校》、《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管教的勇气》、《自驱型成长》等。一天在读书群,看到六仔妈妈推荐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这个标题瞬间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下单买了一本。于是连着两天,我都在朋友圈分享 。
真的感觉听了十几本书,再看了张文质老师《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感觉找到了我正在要寻求的答案。我领悟到:“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因为在一年级开学的这两三个月,我感受到了小学的评价体制,我默认为孩子各方面应该去追求优秀。我想起暑假读的郑渊洁的书,他在初二以前一直让孩子保持落后,不要考入班级前十二。其实小学一二年级学习成绩,是家长抓一抓就有效的,但是小学阶段,我们不能把时间都耗在这。她放学后,应该有一定量的时间,运动、阅读、百科探索以及自由自在地做她喜欢的事情。培养她做作业的自主意识,以及学习上查漏补缺的习惯,这应该是她自己的事情。如果她觉得有差距,不满意,也该是她自己意识到自己暂时的落后,自己有弥补的愿望。这些,家长都不能代替。小学是靠家长抓上去的,初高中她就会原形毕露。教育是慢的艺术,她有她自己的生长节奏,我要再慢一点。这个慢,是不能用我自己的快来牵着她走,毕竟,你是带着蜗牛在散步啊 领悟到这些以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培养小葡萄独立自主做作业的能力,淡化分数意识。
这个时候,读书群里又推荐张文质《奶蜜盐》这本书,在看“蜜”这个环节的时候,我真觉得句句都说到我的心坎里了。文质老师在《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要慢》这一篇章里说:
“人的成长本身是十分缓慢的。”“
“在教育中,父母坚决要摈弃工业思维所带来的影响,不要去强调成效、强调速度、强调标准,而要让孩子按照生命自身的成长节律去成长。”
文质老师在《学会与孩子的不足友好相处》中说: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很优秀、很完美的人,如果孩子在哪一个方面表现得不像一个优秀、完美的人,他们就会开始担心、焦虑,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毕竟只有少数的人可以很优秀,而各方面百分百完美的人更是不存在的。父母首先应该用一种正常的标准去对待孩子……比如说,即使他在学业上并没有那么出类拔萃,我们也不必因此用很高的要求去苛责他。我们可以去关注他学习以外的其他优点,比如热情、耐心、有方向感、随和、主动、乐于与人分享等这样的素质。”
“我们不要认为孩子的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并不是父母看到了孩子的这些不足并极为用心地去帮孩子改正就能够改善的……面对于孩子性情上的一些缺点,父母也应该用尊重、耐心和理性的心态去对待,而不要强行、刻意地去纠正。”
文质老师又在《差一点,又何妨?》中说:
有些事,不是孩子足够努力就可以。前几年到广东中山讲家庭教育,在提问环节时,一个爸爸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张老师,你有什么办法吗?"我告诉这位爸爸:"我也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是我想问你,你自己弹钢琴吗?"这位爸爸说:"我不会弹。"我继续问:"那你会五线谱或者是简谱吗"他说我都不会。我说:"那你平时去不去听音乐会,或者在家里听音乐呢?"他说我也没有。我接着就告诉他:"那你不要太着急了,也许你需要做的就是开始全家人一起听音乐。"英国人经常说培养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第一代人可能会意识到有一个更好的目标值得我们去追求;第二代人可能在这个目标上有所尝试;第三代人也许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有的人会觉得三代人太慢了,其实在我看来,三代人的努力也许还不够。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说,所有的科学家几乎都出生在文化素养深厚的家庭里。……如果孩子的天分不到,家长就要打破自己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虚幻想法,不要强逼孩子努力练习,有可能你的逼迫既浪费了孩子时间,也给孩子造成了我和很努力,但我就是不如别人的阴影。还不如用这些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发展孩子喜欢的别的技能。
我领悟到:
小孩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小孩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后面有诸多因素,譬如:先天资质、成长环境、社会基础等。应该在认清这个现实的基础上,再去认清孩子的特点,当时我也读了黄灯《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更理解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更理解了为什么偏远、穷困地区的孩子尽管努力,但是也很难考上985和211的原因。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光靠自己努力就可以,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基础等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这个时候我就反思自己觉得小葡萄处处应该都要追求优秀的做法。是因为自己的人生差不多定型了,会把更多的期许投放在孩子身上。比如,看着小葡萄,我会想,她在人前怎么不够勇敢自信大方呀,却忘记了我自己初中的时候面对陌生客人都还很腼腆。
看着小葡萄算数、写字,我在想,班上有的学生已经一百以内加减法了,有的同学的字已经很好看了,却忘记了她还是个刚满六岁的资质平常的一年级新生。我总是希望她各方面优秀,却忘记了,其实作为家长的我,也很普通、也很平凡啊!
客观的审视我家孩子,她性格稳重谨慎、在学校适应良好、遵守规章制度,不娇气,生活中很节约,做事也很上心、做作业很自觉,自尊心强,能静下来专注的做事情。虽然不是各方面表现突出,还算是一个很让人省心的小姑娘。缺点呢,确实交往和做事中不够勇敢大方,有点小脾气,好静而不擅长体育。
突然发现,其实优点和缺点是相对的。首先你得确定孩子是属于什么性格内型,最近读了一本《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其实我和孩子应该都属于内向型,所以性格特征里稳重谨慎,自然就不够大胆勇敢;好静专注,可能就不太好动、爱运动。而孩子身上这些点,何尝不是遗传父母基因,并且受到家庭熏陶呢,我就是一个交往做事中也是偏稳重内敛、安静专注但是不爱运动的人啊!所以,我怎么能苛责她呢,我应该看到她安静专注、谨慎稳重的一面 ,多往这个角度去培养和发展她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苛责她人际交往和做事必须外向大胆勇敢主动。
我在朋友圈写到:
如果你的孩子能轻松考第一名,那没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要很努力,耗费掉她大量的玩耍交际和探索创造时间才能考第一名,那其实没必要。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优势与成长节奏,第一是健康幸福,第三是品行个性,第三才是学业。如果你把考大学做为你的终极目标,那你也不会太有出息。如果你把终身学习做为你的追求,你起步晚点也没关系。那种成绩很好却为人冷漠、个性有缺陷的学生,是教育的失败
就在我放下心理负担之后的一个月,我实行宽松自主的教育方式,孩子自己自主做作业,自己选择做的顺序,自己收拾书包。刚开始很艰难,但是一个月之后,她就可以做到了。有时候我还没下班,她先回到家,就自己把简单的作业先做完,每天也会主动要求阅读。我也会利用周末,带她出去尽情的玩耍。哪怕时间很紧张,但是也要保证每周有一次外出尽情地玩耍。
放下心理负担的我,也觉得世界更美好了。谢谢这一系列的书籍,和我这三个月的探索,让我真正接触生命教育,去感受和触摸生命成长的节奏,不功利地陪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领略生命的美好。有一篇文章写的很好,你不要忘记你是牵着一中蜗牛在散步,停下来,看看脚边的风景。我还想加一句,如果你手中的蜗牛, 不是跑得最快的那只蜗牛,也没关系,它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一只,它一定会留下专属于自己的、美丽的人生轨迹。
这是我在孩子一年级时候的探索。现在孩子马上升四年级了,我再来讲讲我在这两三年的变化。
第1、我放下了焦虑。
以前,我会向外求,有一颗证明心和比较心,一旦看到别的孩子在哪方面超过了我家孩子,我就会很焦虑。而现在我完全不会,因为我充分地了解了孩子的特点,既能够包容她的缺点,也能看到她的优点,我眼里所有孩子无所谓优劣,只有特点的区别。我不再苛求孩子要在大众面前落落大方、大放光彩,但是我会陪她认真阅读、静心做事。
第2、我找到了方向。
一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市面上的兴趣班我都挨着给她报了一遍,而现在,我在收缩范围,确定方向。比如,我家里本来就没有音乐氛围,我就不再苛求孩子每天练琴,而是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陶冶性情的美育活动,我把重心放在了阅读和拓展视野上,比如,带孩子读历史、读诗经、读论语,看纪录片、逛博物馆、旅游等。运动方式也更多的是为了愉悦身心、健康体魄,比如周末和小朋友们打打篮球、踢踢足球。不是为了外在的某种荣誉,而是更多的回到生活本身,去做有益身心的事情,去做我们都喜欢的事情。
第3、学习上培养习惯而不是看重分数。
在三年级的时候,孩子实现学习上完全自理,自己回来处理课内作业、自觉打卡课外作业、整理错题、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我一定会保证她每天晚上都有一段自由安排的玩耍时间。学习应该劳逸结合、松弛得当。她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我们就是让她自己调整,略加引导,她也很快自己就调整回来。
第4、培养她做人做事的能力。
在我们家是积分制,参与家务劳动是积分的。 我们家孩子干活很麻利,叠衣服、洗碗都做得很好。这个暑假在夏令营,是唯一一个得到老师真传,很快上手学会做红烧排骨的人,而且每次做出来,大家都抢着吃。但是在三个老人,一个孩子的家庭,我们继续带着她克服自我中心这个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家长一起努力的。 我也一直在学习当中。
第5、培养她的幸福力和感知力
尽量带她多领略美好的事物,让她感受快乐和爱。记得就在我很焦虑的那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抓着她做各种练习,一个月后孩子脾气变得很暴躁,小小年纪居然喊出了“我不想活了”这样的话语,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警醒自己。生命健康安全和心态的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甜蜜,才能让她爱上生活、爱上世界,其次,才有学习的动力。如今的我,会经常鼓励表扬她做得好的地方,你想让她往哪方面努力,就在这方面多多鼓励她、引导她。还有带她看美景、尝美食,看人间的美景,让她觉得,人间值得。
最后,我来分享这首小诗:
附: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
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
此文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妈们。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