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过程复盘

一、依据课题提问

1.对比"慈母情深"和"慈母情"的不同。

2.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提问是一种阅读策略,四年级学过,这里运用的策略是:结合题目提出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有助于对文章情感基调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生字指导

1.创设情境,学习易错音字的朗读。

2.指导皴裂的含义。

设计意图:生字词语是语文绕不开的基础,不同于简单的听写,王老师创设情境加拼音,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不仅王老师,许多名家都会用到这个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情境中识字,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解词时,不是简单了解词语的含义,而是抓住皴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皴裂背后是母亲的操劳,这样的一双手,会让人心里难受,继而引出本节课的本质问题:为什么会鼻子一酸。

三、理解鼻子一酸的含义

1.鼻子一酸,读三次

2.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鼻子一酸,是作者最后的真情流露,这是文本的关键词,是解开文本的钥匙。王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词,开始了文本解读,所以在这一部分理解的很透彻。

四、思考"鼻子一酸"的原因。

1.思考哪些句子让我鼻子一酸。

2.交流四个场景

(1)工作环境,抓住震耳欲聋。(依然是沉浸似阅读体验,假设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什么感觉?母亲日复一日的工作体验。)

(2)关注三次“我的母亲”。(对比阅读:我的母亲放在前面还是后面。)

这部分化费时间较长,属于精读,想象还原曾经是怎样的背,怎样的面孔,怎样的背。以慢镜头有感觉了品味自己的母亲如此憔悴,如此疲惫。

(3)关注四个“立刻”(理解立刻的含义,思考为什么连用四个立刻,而不能换个词。)

(4)关注“塞”字。(了解当时工作及金钱状态。理解“塞”背后的深情。)

设计意图:咬文嚼字,是语文课堂的重点,尤其是本文,需要抓住四个场景反复咀嚼,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其中,不感到审美疲劳?王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运用不同的解读方法:情境还原、比较品评、换词、抓动词。

五、内心独白里

给母亲写一段话,要求连用三个“我的母亲。

”仿写本文慢镜头部分,

设计意图:练笔不仅是为了学习语言,也是为了加深对文本情感的渲染和理解。这是在读了王老师很多课例之后的发现:既进行语言训练,又能够理解文本想表达的意思,得意得言。

六、情感烘托

1.读作者写给母亲的诗。

2.唱《懂你》。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尾,不同于拓展阅读,会带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带着对母亲满满的情,走出文本,走向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