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注:“知”通“智”,“涖”同“莅”。)
译文: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够守住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那么民众也不会敬畏。靠聪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但不能按照礼法来动员,也是不完善的。”
这段话讲的是管理者的不同层次。
第一层:“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有些事情你通过聪明才智是可以得到的,但如果“仁不能守之”,没有足够的仁德、涵养来保护它,结果就是“虽得之,必失之”。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勇武过人,攻城略地无人能敌,屡战屡胜,但最后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的境地,原因是他没有仁德,得不到拥护,只能四处奔走,不断投靠不同的阵营。这就很好的诠释了“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第二层:“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一个人通过才智得到了一些想要的东西,他也有仁德,能够守住这些,但是“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也就是说,如果他不能用庄重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收获,人们依然不会真的尊敬他。
第三层:“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当一个人能干又有仁德,平时为人处世也很庄重,但如果他动员老百姓做事的时候不合乎礼仪,就是不完善的。
第四层:要落实到以礼治国,孔子的观点是“使民以时”。
古代的职业分工并不完备,比如修长城、打仗,或者完成一次水利工程,都需要征用民力,让大家把手里的活放下,离开自己的家,帮国家做事。这时候就需要有礼,需要有规则。礼和规则应该是老百姓跟国君共同认可的、大家达成一致的目标和信念。在遵循礼和规则的前提下去征用民力,才叫做尽善尽美。
孔子讲了这四个层次:智,是做事的能力;仁,是做人的素养;庄,着重于如何做领导;礼,强调了文化。
“智”,指聪明才智。“仁”,指仁德之心。“庄”,指严肃的态度。“礼”,指礼法制度。孔子讲的是治国的策略,对我们今天管理团队同样适用。要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这四个元素缺一不可。首先,要做成一项事业,需要集体的智慧,想办法把事情做好。其次,管理者要能体察下属,对下属有关爱、包容之心。同时,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下属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敬畏之心。最后,要制定大家都愿意遵守的规章制度,建立公司的文化,通过文化和规章共同使团队运作起来。智、仁、庄、礼,能做到这四项,你的团队就可以高效运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