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哲学家的那些事儿》1672

为了说明灵魂的正义,苏格拉底打了一个比方,他说人的灵魂就像是三种形象的结合体,欲望好比是一个多头怪兽,激情有如狮子,而理性就像是人。为了让灵魂内部保持和谐,人就必须要主宰一切,尽力地让狮子成为自己的盟友,一起驯服那个多头怪兽。如果放纵狮子和多头怪兽,那就会导致它们相互残杀直到同归于尽。苏格拉底说,那些主张"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过得好”的人,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意识到一个问题,苏格拉底一直在强调哲学王“应该”统治城邦,理性“应该”管理灵魂,一旦实现了哲学王的统治,城邦就是正义的城邦,一旦实现了理性的管理,灵魂就是正义的灵魂。

可是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生意人和武士为什么要服从哲学王,理性到底这是通过什么方式驯服激情与欲望的?那个一直在旁观、再也没插话的色拉叙马霍斯为什么要接受苏格拉底的观点?

其实,秘诀仍然是教育!在《理想国》第七卷一开篇,苏格拉底就通过著名的“洞穴比喻”给我们讲述了受过教育的人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接着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