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9 晓婧打卡
阅读内容——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P63-75)
一句话总结:
在所谓错误行为中,看到自己的责任。
几点收获:
1 错误行为中,关于父母应负的责任。每个错误行为都是两个人作用的结果,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中,父母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负有同等,甚至更多的责任。
今天中午看到一个短视频——带孩子也可以很简单:
孩子不吃饭,让他多跑会儿;
孩子不长个儿,让他多睡会儿;
孩子不睡觉,你每天早睡会儿;
孩子不爱学习,你少看会儿手机;
孩子不爱看书,你多看会儿书;
孩子不自信,你少骂他;
孩子专注力太差,你少打断他;
孩子懒惰,你更懒点儿;
孩子爱哭闹,你少发脾气;
孩子爱撒谎,你对他宽容点儿;
孩子爱顶嘴,你多夸夸他;
孩子爱玩儿手机,你陪她多玩儿会儿。
乍一看,好似都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问题的源头都在我们这里。来吧,一起正视“错误行为”吧,勇敢地负起责任——还记得矫正错误的3个R吗?先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再和好(我向你道歉),最后才是解决呢。
2 关于责任感。当我们重新看待不良行为,不再把责任感等同于责难或者羞辱的时候,其结果对成人和孩子都是令人鼓舞的。如果我们把责任感看成是一种解放,而非内疚的时候,你就能做的更好。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在孩子的不良行为中,我们也有责任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找到突破口,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们改变他的行为。
面对错误,多数人的第一情绪是害怕,因为在以往的教育中,犯错就意味着要受惩罚,谁有责任,谁受惩罚;所以犯错后的第一反应是归责,这事儿谁负责?最好不是我!
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太正常不过;犯错恰好儿是孩子成长的好机会。
3 关于“不良行为”——犯错规则,可怕且无用。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事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者退却,而无法沟通)。
如果你把不良行为(你的,以及孩子的)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爬行动物脑操纵的行为”或者“发展适宜性行为”,你对不良行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呢?
在这些不良行为中,最难被认同的是“发展适宜性行为”经常被家长视为不良行为。所谓“发展适宜性行为” 就是与孩子的实际发展年龄相称的行为,但是由于其不符合成年人的认同标准,所以经常会被视为“不良行为” ,进而给予惩罚,这种伤害确实让人痛心。
对于孩子的发展适应性行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了解孩子该发展阶段的一般水平,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以鉴别是否为发展适宜性行为。
其次,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勇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原因可能很大部分源于家长。比如,还是是不是饿了,累了,或者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没有给到孩子尊重,无意间给孩子命令招致反叛或者权力之争。此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和孩子一起关注解决问题就好了。
最后,要求孩子之前,自己先做到。期待孩子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那么首先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保持觉察,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当我们有先关注自己成长和改变的意识后,我们将成为自己行为的负责人,我们的行为的改变会成为孩子行为改变的榜样,进而促进孩子行为的改进,而且,这种改进同样是建立在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此时此刻孩子的改变源于对自己的负责,源于对自己的认可和美好期待,此时,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不会受到伤害。
4 关于四种错误目的。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德雷克斯发现,这些丧失信心的孩子总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的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误出现,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最开始学习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不是给孩子分类了?有这么绝对嘛?就这四种吗?慢慢地觉察、记录下来,正如德雷克斯所说,总是会在这四个地方找到他们。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的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在这些错误信念的背后,孩子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者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孩子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就像成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一样,所以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也说不出什么,可能会说不知道,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可能会说一些其他的借口。
此时,通过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可以去探索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和错误信念。
目的揭示法——让孩子在不感到屈辱和威胁的情况下,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
(1)寻求关注。
每个人都想的到关注,这么有错,包括成年人在内,这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但是,想要寻求过度关注的时候,但是人就会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效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此时,当事人的错误信念为: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应对策略: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如:给孩子一项任务,引导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件事上,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所期待的关注。
(2)寻求权力。
权力不是一个坏东西,关键是如何使用权力。
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算有所归属”,这样的错误信念的时候,他们对权力的运用看起来就像是不良行为了。此时的孩子,不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因此,需要引导孩子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力。
应对策略:当父母发现自己与一个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的时候,最有效的做法——立即退出争斗,并承认所发生的事情。“我觉得咱俩陷入了权力之争。我可以看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所作所为也加剧了这个问题。我猜觉得自己收到了压制。我不想这样,但是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让我们都冷静一会儿,然后再看看怎样用一种彼此尊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报复循环。
当我们感到受了伤害,就会自然反击,这是自我保护的本能使然,恩,这也是报复循环普遍发生的原因。
应对策略: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非常重要。同样,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当我们感到受到伤害的时候,停下来,不要反击,因为此时孩子的感受也是——受到伤害。你的暂停,就已经打破了报复循环。此时,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因为这是消除报复循环非常有效的方法。——“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是我,我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此时,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注意:惩罚只能使报复循环永无休止。
(4)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的孩子真的相信他们不会。(此时鉴别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老说,你可以对她说“宝贝,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来的。”)
应对策略:对于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来说,家长需要做的是花时间教给孩子做事情的步骤,小步前进。如果家长一次性说很多,或者做的很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
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非常不容易,因为孩子可能会以同样的行为来达到四中错误目的中的任何一个。但是,理解孩子的目的非常重要,因为对于不同的目的,有效的干预和鼓励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受到鼓励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这种信心的丧失来自于孩子失望的信念,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且,孩子的行为是以自己认为真实的东西为基础,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
5 识别孩子错误目的的线索。
(1)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详见68-69“错误目的表,第二列”
注意:很多时候成年人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是愤怒和沮丧。然而,愤怒和沮丧实际上是对最初感觉的第二回应。因为有时孩子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是威胁、伤害或者让自己感到无能为力,此时成年人会感觉自己无能为力,这会让人很不舒服,于是会很快用愤怒作为第二回应来掩盖这种无力的感觉。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我愤怒和沮丧的背后是什么呢?我觉得受到伤害了?被击败了?受到威胁了?感到害怕了?” 去对照一下错误目的表第二列吧!
(2)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详见68-69“错误目的表,第四列”。
一小步行动:
1 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停下来去觉察自己的感觉。
2 整理错误目的表,打印出来,贴到冰箱上、书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