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但总会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阅读不能持续,坚持,经常性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当!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需要花点小心思的。
我们常见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买一堆书,三令五声的告诉孩子去读书,看书,看故事,监督孩子,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却很少让孩子在无意识的轻松氛围中自然而然的爱上阅读。
如何让孩子自己拿起书本呢?
一:无为而治!与其你一遍遍的催促孩子去看书,不如你拿起书本,认真的去看,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受到你的影响,主动拿起书。你一遍遍的催促只会让孩子对于阅读更加排斥,倒不如无为而治!
二:尊重孩子对书本的选择。现在的语文教材都会推荐阅读书目,老师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这些书,孩子的书架上更多的也是要求读的书,可总会有那么一两本,两三本孩子不愿意读,这时,家长就不答应了,觉得这是老师推荐的,就是最好,最适合的,强迫孩子读完,可最后的结果也是这几本读完后,孩子也就真的是“读完了。”再遇到家长不愿意给孩子提供一些所谓的“无用书”,最后孩子也就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选择书籍很重要,但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更重要,要正确引导孩子。
三,读就可以了。阅读是为孩子积累知识,而这个知识,就是一种文化素养,文字底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我们大部分的认知却是孩子读完后,应该记得那些知识,知道什么故事,懂得什么道理,认识多少字,记得多少华丽词藻,以这些来作为孩子阅读质量的评判标准,甚至有时还会对孩子考察一二。对于不认识的字,强迫孩子去查字典,优美词句,要求孩子背会,故事情节让孩子叙述出来等等,最后,孩子对于书籍,也是望而生畏,直至厌倦。这就背离了阅读的初衷。
四,诱导孩子去读。他不愿意读,你可以读了告诉孩子故事情节,勾起孩子兴趣后再借故不知道,还没看,让孩子等待,几次三番后,他自己会去看之后发生了什么。因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
让阅读归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