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一定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靠老师掰开了揉烂了喂到学生嘴里,可是,学生就是不思考,学生就是没时间预习,怎么办?
一直以来,我都被这样的矛盾裹挟着上课:明明想把课堂还给他们,明明抛出了一个适合他们生活的话题,可是因为没有预习,或者说是课文过得不够仔细,他们的答案往往是以己验之,而不是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讲出来。
怎么办?
今天下午,绵绵细雨,最适合睡觉,可是我睡不着,也不想读书,干脆就窝在床上看小品——经典小品,2013年之前的春晚小品,岳云鹏的小品……
每看一个,笑与思齐飞。为何那个时候人们如此敢说敢做呢?为何曾经的我读不出来呢?为何我有这么多没看过呢?明明我也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
瞬间就理解了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学习过程。细细想来,我缺乏的正是浪漫阶段,后来补的也不是精确,只是偌大的书海中溅出的几滴水恰好蹦到我的手心,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感知。
但是,远远不够。
这让我想到了教育,今日学生种种不好的学习习惯是不是就是曾经缺乏浪漫学习的缘故?
大抵是的。
只是,如何补救?
学友汤师父说想让学生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就需要从深度话题训练开始,也许,我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