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尚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再创造阅读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情感目标:善于和狼一样的恶人斗智斗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想象再现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难点是将小说该写成寓言故事。
课型:讲读课文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思考与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自绘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再次走进《狼》一课,首先我们在脑海里构思出这样一幅画面:穿越历史的隧道,我们来到清朝初期,地点山东淄川,你看到了吗?村口那棵大槐树下一位双目炯炯有神,笑态可掬的书生,摆一长桌,手执铜壶,清茶几碗,板凳几个,客人几位:品茶论古今,谈笑说妖魔。《聊斋志异》横空出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这篇小说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二)熟读成诵,清晰脉络
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情感,脑海构图。
纠正字音:顷(qĭng)刻
朗读最后一句,体现作者褒贬感情。
(三)走进文本,展开想象
出示ppt 大家看这幅图,对应了课文中哪些内容?
1提问:如果让你给这幅图加上景物描写你会怎么加?在文中找到依据。
依据:时间、地点
2讨论:屠户此刻心情?狼此刻怎么想?
故事自此拉开序幕,一屠二狼闪亮登场,看他们如何斗智斗勇!
3. 思考探究:四人小组讨论第一组任务:第一回合屠户采取的方法?狼的应对策略?结果如何?
第二组任务:第二回合屠户的心理活动?“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结合上下文狼是怎么想的?结局如何?
第三组任务:第三回合:屠户的心理活动是什么?狼是如何设诡计的?试揣摩两只狼之间会进行什么对话?这一局结局如何?
第四组任务:如果要加上景物描写来烘托故事情节的发展你会怎么加?
小结:概括屠户形象,狼的形象
(四)总结全文,体会深意
狼亦黠矣然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提问: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编写童话
(六)板书设计
斗智斗勇 一屠 两狼 结局
第一回合 投以骨 并驱如故 败
第二回合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平
第三回合 毙之 调虎离山 胜
形象 智 黠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比我好,我失误了几处,都被他们巧妙地掩饰了。
第一处:我在分配任务前,因为紧张忘记问孩子们屠户和狼斗智斗勇共几个回合。(还好及时想起)
第二处:课件的播放和课堂的进程不太一样;
第三处:课件中关于环境描写的添加给的太程式化。
感谢我的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我被他们问题的答案引领纠正了许多漏洞。
比如说:屠户的心理变化,我的课件中就没有,韩育杰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分析的很到位。
比如单东泽的答案引出了易混淆句“其一犬坐于前”。
最精彩的是雷庆洋同学的表现,我走进他的时候,我只想要一缕春风 ,他却给了我整个春天”。一开始,我甚至怀疑(可能大家都怀疑)他书上抄了某个资料书的答案。我踮起脚好奇的看了看他的课本,当我看到上面什么多余的内容都没有时,我惊呆了,我完全被这个孩子的即兴创作的能力折服了,他的惊艳表现竟让我有点方寸大乱,我几乎忘了以下的步骤,也一时想不起高大上的词语去评价和肯定他的回答。也忘了总结一下这堂课,还忘了结合现实挖掘故事的现实意义(当然也没有多余的时间)。但我幸庆我没有用课件禁锢他们的思维,没有因为我的预设而干扰他们的想象力,甚至为他们当堂修改了我的板书设计。还好我及时调整没有做阻碍他们自由发挥的绊脚石,坦然改换思路做了合时宜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