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之行
——记第一次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
10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有幸和“李雪芹 问*通名师工作室”一起走进了“大美梁水”。好长时间没有享受这样专心听讲座的美好时光,感谢李雪芹老师给我的机会,也感谢梁水镇教育者的搭建的平台。
他们就像一泉清流,在当今疫情有所抬头情况下,在教学难、教研难的情况下,他们能坚持走在正确的路上,我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向他们致敬,他们是真想把教育干好的人!是真正做教育的人!
李老师以《当拙师 育巧生》为题,为梁水镇的小学教育从业者指引了方向。
活动伊始,李老师就借三个刚刚发生的事,来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她的确是一个善于思考、会思考的人,这是我非常佩服,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拔河的故事,告诉我们活动之后要看效果,以对下次活动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我想也是这样,后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查缺补漏,更是为了对本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找得失,才能对下一次起到更好作用。
导航的故事,告诉我们,导航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都应该成为与众不同、有思想的自己。
保安师傅的话,保安给我们指路,他说的详细而具体,可我们的脑海里还是没有形成真正的路径,有些事的确光听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经历了,才是自己的东西。
李老师又以历史上的今天,为什么这样拍的案例告诉我们:视角决定高低,细节决定成败,坚持决定成绩。
李老师从两个方面来展开培训,巧生之巧和拙生之拙。
她告诉我们要改变教学的方式,要心中有学生,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还直接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教学的策略。只是因为时间问题好多没有展开,略显遗憾。
她说要先见森林,后见树木,这其实是她十几年前就提出来的,而这也是当今研究的热闹“单元整体教学”或者叫“大概念教学”现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对所学有个整体的把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总是让老师牵着孩子走,目录课,单元起始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感觉,李老师的讲座就像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我明白“问*通”的含义,多问为什么才会通向成功;学习是学生的事,研究是老师的事,走走停停不如定定,我们不仅要低头走路,还要抬头看天,想好目标,干就完了。
李老师的好多思想,我没还有仔细的考虑,慢慢消化吧。向真心做研究,一心为教育的李老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