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知寒《三手夏利》:人生末旅的关怀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简约派好文共读”活动。

岁月是坛美酒,人生是装酒的容器。那人呢,是酿酒的?酿给谁喝?

这是青年作家杨知寒的短篇《三手夏利》里对岁月和人生的描述。小说讲述了单身老太通过电视相亲结识独居老头,开启一段并非黄昏恋的异性交往。

时光酿酒,春水煮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若是追求起来,也许比年轻的时候更渴望。

起:电视相亲,憧憬酿酒

人人都害怕孤独,尤其到了晚年丧偶,伴侣中途离世,剩下的人凄凄惨惨戚戚,长夜漫漫,最难将息。退休寡居老太吴天华不惧世俗流言,勇敢参加时尚的电视相亲节目。若是摆在一般年轻人面前,也不一定有这样的勇气。

人生的酒要靠自己酿造,自己酿的酒与谁一起喝也至关重要。于是,一切准备工作从电视相亲节目开始。

小说开篇以蒙太奇的手法,将吴天华为迎接电视相亲节目组的到来所作的一番精心准备,描绘出一个居家生活气息浓烈的画面。拖干净的地面、摆满的水果、整洁发光的茶具、整齐码放的拖鞋,老太特地换上的新裤子,加上两只狗狗的出镜,让人看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又有富于情调的老太太。

接下来吴天华的点烟动作,接待客人又不按规定访谈的随意性,更刻画出这是一个率性自由、自然简朴且与众不同的新时代老太太。吴天华这个名字也有点中性化,甚至更偏于男性,为后文老太驾车出行、豁达潇洒做足铺垫。

而对老头卜文彬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肿眼泡几根毛、肥厚的大脚掌挤在小拖鞋里、脖子上挂钥匙的红绳、不停吃李子的馋相,又生动刻画出他老实木讷、文雅天真不拘小节又近乎老年痴呆的形象。

一个活色生香、率性而为,一个循规蹈矩、温文尔雅;一动一静,一唱一和,两者性格互补,人生酒搭子的默契呼之欲出。

幸运的是双方儿女都相当赞同老人之间的相互陪伴,并为他们创造条件。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承:坝上重逢,诵诗品酒

生命里出现的那些人似乎都带着使命,有的相伴一生,有的陪你一程,遇见即缘分,相知更难得。老太电视相亲虽没有看上老头,但接下来的坝上偶遇,又让故事有了新的进展。

半生为儿女计,但儿女并不领情;人到老年,事事还得遵从儿女之意。太多的身不由己、力不从心,以及前半生的冤家恩怨,终无法消除老年的孤独寂寞。特殊时期更受束缚,但向往自由的个性仍要放飞,洒脱不羁的吴天华任性地独来独往,自斟自饮,任性出行,放歌坝上。

压抑下的偶遇别具一格,以一曲高亢的九九艳阳天,十八岁的哥哥——带出八十岁的老哥哥卜文彬。一种冲破藩篱获得释放的激情,既阳光幽默又自然婉转,可谓神来之笔!

老年人的浪漫带着局促不安,卜文彬的羞涩儒雅以及老实听话的样子让吴天华觉得好笑,唤起她女人温柔的同情心。而卜文彬无比投入地诗歌朗诵,则迸发出动人的气魄,几根白毛却巍然不动的伟岸背影、孩子般忘我的激越神情,一下子走进了吴天华的心里。

她动了心,人生这杯酒,她想与卜文彬共饮。千人千面,一个人也有千面,卜文彬的纯真让她刮目相看。这是吴天华从未经历过的全新的感受,给一生不羁爱自由的她注入探索的能量。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孙的校服、卜文彬课堂背诵、嘴角紫红色的李子汁、老头脖子上的钥匙绳套到吴天华的脖子上……这些荒诞又现实的物品都汇聚到梦里,一个离奇的梦境将老头老太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脖子上的钥匙恰到好处地开启一段令人期待的夕阳之旅。

本来见第一面就再也没有戏的两个人,又有了交集。

转:驾车同行,品味人生

老年朋友的交往中,少不了子女的开明和支持。除了给吴天华送日常物品,卜文彬的儿子以一台三手的夏利汽车,将这段黄昏恋带上一个新路径,让他俩成为一对引人注目又令人钦佩的搭档。

现代生活快捷简便,很多时候,汽车除了是代步工具,其实也是一个移动的“家”。吴天华是老司机了,她知道自己余生所往的方向,也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人生。只是苦于没有驾驶工具。当三手夏利从天而降时,她迫不及待要跃跃欲试,并感激老天有眼,让她心想事成。

而卜文彬一如既往孩子般地听话,一如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当两人第一次开车出行时,老年人约会的仪式感也是那么甜蜜地跃然纸上。卜文彬穿上电视相亲时第一次见她的衣裳,枣红色毛衣里藏好钥匙绳,中规中矩干干净净;吴天华也打扮得干脆利落,穿着时尚的刘涛同款巴黎货。

依旧去坝上,看江,朗诵。此刻的他俩就像文艺青年,一个激情豪迈地朗诵《沁园春·雪》,一个埋头学习新的驾驶理论知识。然后以教官考学生的方式模拟考试,相互促进。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美好的时光在他俩身上停留。

吃冻柿子的场景让他俩又回到了童年,只是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比的是吃得慢,好让美味延缓;而现在比的是吃得干净,更体面,不被衰老打倒。这种返老还童的天真在老年的世界难能可贵。

而只有遇到对的人,才能有如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与配合。曾经的夫妻对抗或彼此敌视,在他俩身上不再出现,这就是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岁月对他们最好的关怀,让人欣慰。

合:酒酣弦断,豁达自由

开车成为吴天华每天最期待的事。她享受自己掏钱加油时作为车主的身份;也享受加油停车狂飙漂移驾驶技术时工作人员露出惊诧的表情;更对卜文彬心有余悸地抓捋保险带,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对她一脸臊眉耷眼地笑而心生怜爱。这一切恣意任性的放飞自我,让吴天华心情愉悦,心生温柔。

卜文彬称呼她“小华”,像叫爱人那样,更像在部队里称呼一个战友。他喜欢小华,因为他看到跟他在一起的小华总是特爱笑,笑得花枝乱颤。这在老卜以前的家庭里是没有的,这是他过去的悲哀,他觉得跟他在一起的小华也是快乐的。

老年人示爱也很忐忑,也顾忌自尊,也许一个拥抱就会引起尴尬。但当吴天华拒绝了他,并说明自己自给自足本分度日的态度时,一切又有了重新相处的期待。

正当他俩以前所未有的相互信任、相互陪伴成为晚年意外的知己时,漫长的冬天和令人忧心的环境仿佛提前预示了这个故事的终结。

狗狗的加剧衰老,不知不觉睡沙发且又重返的失眠,半夜里突然的电话铃声,将吴天华不祥的预感推到眼前。即使方向盘在手,她再也无法控制车窗前悬崖的靠近,她救援的呼声也像老蛤蟆吐泡泡的徒劳无力。

老卜走了,留给她两句话:早认识你就好了,现在认识也不晚。

人生这杯酒,高歌一曲,相知共饮到白头。酒正酣,弦已断,戛然而止,结束得干脆决绝。

人和车一样,三手夏利,经三回磨砺: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人生阶段,都要磨一回。而尤其在人生的最后一程,不跟人赛车、不争抢高峰,但野心犹在,更要心怀希望,旅程才落得漂亮!

写在最后

读完杨知寒的这篇《三手夏利》,掩卷沉思。这位90后的东北作家新锐代表,以老道的文笔,将老年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绘之笔端,这种隔代创作如极地冰雪,犀利清冽,令人钦佩震撼。

相比于当下年轻人对婚姻的恐惧、独身主义思潮、功利掠夺式的婚恋观,造成越来越多的大龄剩男剩女,令人不无担忧。老年人的婚恋现象却反而在朝开朗阳光的方向发展。

电视相亲节目、婚恋网络平台也成为老年人交友或寻找伴侣的良好途径。除了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质之外,老年人对情感的需求和更高层面的情绪价值的渴望受到关注,老年人自我意识也在增强。这对于年轻人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推进。

人生如旅,如何成为擅驾的司机?人生如酒,谁是生活的酿酒大师?也许一辈子啥也不是,但又怎样?不要在意结果,因为生命永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保持驾驶,以自己的速度自由自在,这是人生末旅对自己的关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