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打击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在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无论如何优秀,内心深处还是自卑的。尤其在有权威的人面前,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做事显得畏畏缩缩,害怕说错话,害怕做错事,害怕别人误解......。在公众场合,在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人面前,或在有权威的人面前,一旦发现自己说错一句话,做错一点小事,他会反复后悔、反复生自己的气。这些小事别人也许并未在意,他却很久放不下,不断自责。说到底,是他们自己不放过自己。
在批评、打击、严苛的要求中长大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十分完美:做事努力,乖巧懂事,不多言多语,知书达理,不给别人添麻烦,特别会照顾别人情绪和反映,对别人有无限地包容。
但是,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吗?未必是真的。
多数时候,他只是怕自己表现不好别人会不喜欢他而已。他怕丢脸,怕别人的笑话,怕自己不体面......。他把别人的认可看得非常非常重要,甚至,为此形成讨好型人格,喜欢讨好别人。
在那么多怕的事中,他唯独不怕自己受委屈,从来没尊重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委曲求全,换来别人眼中“好孩子”、“好人”的赞许,所以他们内心深处没有真正“爱自己”,也没有“成为自己”的勇气。如果再深究下去,发现他们既不会爱自己,也不会爱别人。他们会对别人很好很好,但是没有真心实意的“爱”。他们从不会无条件的、全身心地、真诚地爱别人。
为什么?
因为他们从未真切地感受到被安全地、全身心的、无条件的爱过!
孩子心理是这样的:父母是我最亲的人,爸爸妈妈夸奖我、支持我、宽容我、尊重、理解我就是“爱我”;他们讽刺、挖苦、否定我,就是他们不喜欢我,讨厌我,就是“不爱我”。父母亲人都不喜欢我,我还能被谁喜欢呢?这说明“我真的不是好孩子”,“我很糟糕”,“我真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孩子”,“我让人感到讨厌”,自己的父母都不喜欢我,说明我真的很差劲!我干什么都不行,谁都不会喜欢我的。
那么,我怎么样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和喜欢呢?只有自己表现好了,他们才会爱我、喜欢我,所以要好好表现,表现得乖一点,学习好一点,听话一点,周到一点,对别人好一点,才会得到父母的爱多一点。
这是什么?是表现,是交换!
只有我表现得“好”,才会换来我“被爱”。
孩子在你的一再的批评、否定、压抑中,感受到父母不爱他。父母是他们在这世界上最亲的人,他们都不能无条件的爱自己,自己哪有什么底气和靠山?而没有底气和靠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怕和孤独的事情!人一旦没有最后的底气和靠山,就没有安全感和依赖感,内心世界是惶恐的。
所以我常常说,一定要告诉孩子,“家是你永远的港湾,是你最大的靠山。无论父母能力大小,父母都是爱你的,是你永远的靠山。无论你遇到什么委屈,自己做了什么错事,父母都能包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