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课程约练复盘(5)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25王新喜坚持分享第157天初级班开始约练95总108读书会49中级约练咨询师10次 2021-04-24

    1.目标、资源、一小步是大致思路,咨询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是抱怨型的来访者,慢慢聊,不知何时能聊到目标、资源、一小步,要据当事人的状态来定。如果是游客型,先聊下去再说,稳稳的陪着聊,逐步建立关系,能做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知何时能聊到主题上,慢慢来吧。即使是消费型的来访者,每次聊也未必都是目标、资源、一小步。实地咨询中,可不是这样的脉络,能聊下去就不错了。

先学招式,熟了之后再变招、减招,无招胜有招。

    2.来访者老师聊了几十分钟后,情绪还是比较大,觉得心口堵的慌,去医院做检查排除躯体疾病或是精神性症状,配合药物治疗,堵就堵吧。聊着看看,情绪和刚开始时相比是否有变化?

    3.长程咨询,初次咨询时,协商出来晤谈的大方向,随后每次的聊都要交流想谈的目标,做探讨,逐步改善改变。结束了咨询也不能有联系,避免会有双重关系。(结束了两年的咨询,又再次续费咨询了)

    4.焦点主张发自内心的欣赏,但要适量。即使面对世人所不认可的观点看法行为等,咨询师也要足够的接纳,自然而然的欣赏即可,不太主张很多的语言赞美。

  5.孩子不能去学校,家长想让孩子回学校,咨询师不要有占位评判,不以谁为主,以当下的情况去陪伴吧。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能早点回学校的,遇到这事儿,都会着急,但家长越着急情况越糟,看着他们焦急,我们也无能为力。

  6.只要你有足够的好奇,很多东西可以聊。是足够好奇?还是浅浅的一说呢?当你觉得你都懂时,好奇就少了。

    7.家庭系统消停了,孩子就规律了。家长先安顿好自己,让自己状态更稳定,慢慢的陪伴着。相信孩子,看到他的难得的正向之处。即使坚持不了,也要给予支持。坚定的陪伴,人生之路还很长。

如何做咨询:

1.预约名额以收费为准,通常提前收一次费用(如果要过收费码的,要再次发信息确认,避免突然转钱)

2.提前沟通告知自己一般提前几分钟到达,避免访客提前到达好多。比如:10:00-11:00有咨询,到点了敲门即可。

3.咨询室要有水杯,等来访者坐下后,再从袋子里拿出自己和他们的水杯倒水。与他们用一样的杯子,咨询室装修简单大方,清新舒适即可,给他们舒服的感觉。让家长和孩子安全又放松,安全与放松的氛围是敞开心扉的前提。

4.打招呼时,先问候孩子。孩子更期待别人跟他打招呼。你喜欢我称呼你X X还是什么呢?接着与家长打招呼时,不可预设“自以为是”,陪同前来的不一定是家长,有可能是阿姨,姑姑,表姐等。

5.接着填写咨询协议(如果成人咨询的话,需留身份证号及其复印件,紧急联系人),孩子咨询的话,与家长签协议,保密原因,保密例外,责任权利义务,有的家长签完之后想离开,不能够的,家长在青少年改变中至关重要,要有家庭系统的意识。

6.收集资料阶段,单方面聊的话信息容易有偏颇。就坐时随意,想做哪里做哪里,一般孩子会坐在咨询师对面,一起聊完家长离开后,可以调换到能看到表的位置,问孩子“我可以坐到你旁边吗?”

7.寒暄、暖场,一般从容易回答的“天气怎么样?吃饭了吗?到这有多远啊?怎么来的?等”,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人放松,难回答的问题让人焦虑。中国人喜欢循序渐进,先聊能聊的。

8.谈话模式一般是:总(家长孩子一起聊,了解信息)—分(单独与孩子聊/家长聊)—总(时间允许的话,就再一起聊)一起聊时,生活场景会出现,容易有冲突,这些冲突可以为咨询所用。

家长希望你和孩子聊聊某某事情,你可以说“我知道了,但咨询中聊到那不一定,要以孩子为准,”等家长孩子一起聊时,家长想说就说,不替家长传话,陪孩子聊,好奇倾听接纳他。

9.今天是你自己想来的,还是家长让你来的?(投石问路,了解来访者类型:抱怨型,游客型,消费型)

通常会说,都有,挺好的。是什么让你想来?

他们让你来的啊?怎么威逼利诱的?聊的时候生活模式就出来了。感受孩子的感受,才能同频。

10.以前有过咨询经历吗?(了解既往史)

做过:对什么是心理咨询了解吧?保密原则也都清楚吧,反复确认,让其安全放心。

告知家长,我和孩子的谈话内容,不要问我,除非孩子愿意;如果孩子不让说的,即是问了我也不会说。咨询中间不联系,除非有事儿提前预约。(是不是联系的话,一方面打扰个人生活,另一方面成长出不来)需要自我成长与思考的过程,痛苦就让他痛苦着吧,就好比“知了变蝉”蜕壳的过程,必须自己经历。

11.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是心里有病的人才做的?你是怎么看待的?”(12岁以下的孩子不提此事)

做咨询的都是正常的人,只是暂时困到事件中,情绪出不来而已。

咨询是不给建议的,但我会陪着你去看问题,很多时候不是1、2次咨询能解决的,需要聊着看着。

12.今天可能比较想聊的是什么?问完之后开始喝水,把权利交给他们,不能太主动,把家庭当成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13.聊的比较顺畅的话,就让一家人继续聊,如果不顺畅时,就分开聊。对于游客型,抱怨型(听他抱怨背后的期待),前几次的咨询主要用来建立关系,取得信任。遵循咨询原理是对我们和来访者的保护。

14.当征求孩子意见事想分开聊,还是一起聊时,如果说“都行,随便”那就分开聊,“不用吧,一块聊。”

15.寒暄,问候,倒水,就坐,换位置等,细节,让来访者放松。

我们接着前面的话聊,还是聊你想聊的?

我不知道?想想看,聊着看着,聊到哪算哪?

有什么爱好吗?关于刚才的话题能多聊点吗?顺势而为,背后是尊重接纳。

不张口的:能不能试着聊一聊,或是写下来。贴着走,好奇着,具体化着聊。

16.咨询要持续才有效果,下次这个时段再聊

17.跟孩子商量,哪些是能跟家长说的,哪些是不能说的。保密例外的事情,牵涉到安全问题是要跟家长交流的。

18.都能说,都不能说,那爸妈问我时,我就根据情况看着说了。

……是不能说的,是这样吗?你看还有没有?

我知道了,这几个点我不说,其他的看情况说。

19.和家长聊时,先共情家长,理解家长,有功劳一定放到家长身上。

近段很不容易吧,确实挺不容易的。

反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正向

跟家长再约一下时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