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一次展览都会有一个特定的地点,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有效,过期不候。正因为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在办展览的时候,在欣赏展览的时候,都会主动去专注和珍惜。
如果我们借鉴展览的特点,其实也可以试着给自己策划展览。只要给划定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边界,然后在赋予要做的事情一个意义,这个展览就成型了。比如一星期内,每天用纸笔涂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并分享出去。时间和空间都确定后,就差一个意义了,那就是生命中的这七天里,自己又多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因为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为有自己赋予的意义,自己就更可能去坚持和专注。
实际上人的一生,说到底,也是在一些特定的地方,存在一段有限的时间。虽然时间和空间有限,虽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那又如何呢?从策展思维的角度看,我们有一个个自己策划的展览,有自己赋予的意义,人生岂不美哉。
也许我们可以策划一本自己的诗集,一本自己的画册,一本自己的英语小词典,一本自己的笑话集,一本自己兴趣爱好的杂志,一本自己的小说,一本自己的摄影集,一本自己的散文集,一本自己的小百科……真是可以生命不息,策展不止啊。
补充资料:
“策展思维”这个词最初是从第六期《启发俱乐部》里学到的,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笔记:
有一种东西,天然地、不用任何约束地,就让我们待在一个小天地里面。什么呀?展览
展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安于在一个小世界里待着,我们欣赏、回味的就是那些被选出来的东西,我们在里面非常专注。而且,请注意,是一种主动的专注。
这和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底层逻辑的差异:我们在互联网上、在真实世界里总是追求更多,总是要好奇心、要增长、要突破、要摆脱束缚。所以,专注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但是在一个展览里呢?我们安于待在一个小世界里面,乐此不疲。
它们都是在世界的噪声洪流中,选择出一小部分,创造一个小世界,给特定的人看。一个布置得很有匠心的小店铺、一本诗集、一个大型烟火晚会、乃至一场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其实都是一个展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不是漫无边际地大,它其实是由一个个的展览构成的。
那展览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它有一个被营造出来的意义。
第二,它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空间边界。
怎么做到专注?给自己办一个展览啊,在自己定义的小世界里乐此不疲、乐而忘返啊。
给自己策个展,首先不就完成了那个任务吗?专注啊。让自己沉浸在世界的一个小角落里,乐此不疲啊。
然后只要做到两样东西就行了。第一,赋予它一个意义。第二,给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