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天真充满想象力的,他们的语言也如同秘密一般需要家长用情感翻译才能真正理解的。语言是情感表达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日常我们反复遇到孩子闹情绪,这其实与我们没有真正解码孩子的语言有很大关系。往往我么只看到孩子语言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却忽视了语言背后寻求情感支持的讯息。通常,孩子隐秘的语言被误解有2个原因:
1、孩子词不达意,表达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比如有时候孩子对一些问题特别感兴趣,不断地追问,反复地询问,其实他们想要知道的并不只是问题本身的答案,他们更想知道这个问题与他的关系。他想要知道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可是他没有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因此正确理解孩子的语言需要我们理解孩子内在的需求,帮助孩子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需求。
2、贴标签给孩子甩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有些时候,孩子哭闹总是得不到根治,看起来好像无论大人怎么做,都不能让孩子安静满意,似乎只有采用强硬的方式与孩子进行较量才可以压制住孩子愤怒的情绪。然而,粗暴的压制,是家长在用自己的意志摧残孩子的心理。很多时候,只有孩子的情感得到了满足,就消除了坏情绪的根源。然而,孩子并不懂为什么自己对什么都不满意不快乐,从而感到无所适从,只能发泄情绪。
以下我们一起解读几种常见的孩子心理语言。
1、恐惧。孩子恐惧,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第一次接触时有了不适感,要么是看到、听到过令人惊恐的画面或评论,被人强行接触害怕的事物。很多时候,这些恐惧产生的根源,是孩子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区别。当孩子感到恐惧时,孩子需要的往往不是安慰,而是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找到害怕的源头,让他们内心的紧张和压力被看到,重新认识令人害怕事物不恐惧的另一面。
2、愤怒。孩子愤怒时,强制打压孩子的情绪,对于孩子学会情绪调节能力没有任何正向作用。这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完全不了解或者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其实是多层的,表面看可能是因为某件事不合心意,而其实是因为内心某种感觉的缺失,比如安全感,比如成就感,由于孩子心智发展不成熟,他对自己的内心感觉有感知但是没有表达的能力,要么是缺乏表达的词汇,要么是缺乏组织语言的能力。内心强烈的缺失感和无以言表的焦虑,导致孩子产生不可遏制的愤怒。
孩子哭闹时,一定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和发泄过程,只要没有对自己或者对外界造成伤害,就让孩子的负面情绪痛快发泄。等待孩子安静下来,再及时建立联结,给与情感支持,引导其认识自己的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快乐。孩子可能会因为1-2岁时某个时刻特别的经历让他体验到身心极其放松愉悦和爱的感悟,对同类的事物或情景有着独特的喜爱,这种喜爱说不出原因但一定有缘由的。如果孩子对于某个事物情有独钟,哪怕是一片树叶,一个石子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物都能被他视作珍宝兴奋不已,我们就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感受那种快乐和美好,因为那是对生命热爱的一种真实表现。当孩子长大一点,孩子会因为自己努力尝试做成某件事情,而兴奋急切地想要与我们分享他成功的喜悦,我们一定要满怀热情地回应,因为这是他精神上满足感的种子,是他获得自尊和自信的源泉。
感谢你喜欢看我所写,欢迎留言链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