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东
  • 撑起教育“育人”功能
    进入“素养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必须指向学生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学生的成绩不放,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一事当前,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是主要在思想层面解决学生存在的困惑问题;二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强调让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力,能遵循思维规律、具备深度思维能力;三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塑造过程,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彰显出优良的行为品格,成为大写的“人”。只有将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才更有意义。

  • 事事精致,才能不麻烦人
    郭红娟0419
    容我长叹一声,感叹有的时候一个细节不到位,就会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第一次,录课没开灯,总体来说还看得清,但是自我感觉还是有点暗。今天重新录,第二节课,停电了,导致老师们都往后推,轮到我第四节课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分钟。时间不够了,心就是慌的。总觉得缺了点从容和淡定。
    录完了要处理的时候,啊,找不到微机老师了,开会的开会,忙碌的忙碌。最后只好求助于爱华晚上加班,做了个半成品,明天继续再去处理一下。
    一事精致便可动人,但要事事精致,才能万事不麻烦人。

  • 20180328共读第八周第三天

    简书每日评论的数量起起落落, 心情也在激荡、低落、平稳中,起起伏伏。 生拉硬拽、鞭策激励固然迅速起效, 但忘了吗,自然跟随才是我们的初心, 罢了,罢了, 与其费心费力监督提醒...

  • 今天主任让我负责组织四班的学生去参加生物技能考试,侯考间隙,主任发来信息“个别不会操作的学生,考试前多叮嘱几句。”我快速扫了一眼,目光锁定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生,他在我印象里数学是一窍不通,应该是生物也不会好的,我想和他单独说说,可刚张嘴,真的很惭愧,我竟然连他的名字都不确定,我对照座次表,叫了声“李政杰,你过来一下”,我看着他,他看看周围的同学,好像不相信我在叫他,直到同位推他,他才很拘谨地走向我,在他从后面走到讲台的这短短的几步里,我看着他因为第一次被我叫名字而显得慌乱,我心里突然有点酸,我平时连叫他的名字的机会都不给他,我很愧疚。我告诉他,如果实验不会做,能做多少就认真做多少,他很认真的点头,看着我,我从来没仔细和他这样亲切交流过。随后我又走到其他两个学生面前,当我一开口“如果实验你不会做……”还没说完,“老师,我会做!”孩子平时我觉得散乱的眼里立即闪出了光,声音很响亮的阻止了我说下一句。随后的课堂上,我发现那几个不抬头的“学困生”上课都用目光追随着我,我也和他们对视交流,暖暖的喜悦在他们脸上流淌,就是因为老师今天看到他了。考试的结果是他们几个全部满分。 活动课,我坐在办公室想了很多。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但每个人也都不会是一无是处,只是他的闪光点没入你的眼。如果当初我再多些耐心,没有轻易放弃他们,或许他们还会对他们所畏惧的数学有所留恋,或许他们能在每节数学课上更快乐些,或许他们能不再和数学老师那么生疏……太多的也许,都在我一天天的视而不见中变得无法挽回。庆幸,还有几个月才和他们别离,我还有机会去和他们接近。不求让他们数学上有多大进步,只愿弥补以前对他们的忽略而造成的阴影。 如果你生命中也出现过这样不入心的“过客”,请你至少别忽略他们的存在,让他们有向你微笑的机会。因为每朵花开都有它的理由。

  • 今天到目前为止还没时间看书,就写写闺女最喜欢的周老师,也是我敬佩的老师,周老师是闺女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那时候闺女放学说的都是她喜欢的周老师,比如:从来不发脾气,摸我头了,冲我笑了,表扬就更不用提了。我每次冲他发火,闺女都会说:“你不是要向我老师学习么?周老师从来不发脾气的。”“哪有老师从来不发脾气的?”闺女大声吼:“我知道说你也不信,你再别说向我老师学习。”盼望已久的家长会来了,周老师的一颦一笑,优雅的走路姿态都那么吸引人,说起话来更亲切,很有亲和力整个人感觉太舒服了,在谈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时候,给我们讲了一段班里的小事,她说;到期末刚考完试,老师们都忙于改卷子,水都顾不上喝,正改着,我班一个小男孩来告状:“老师,我没说话,但班长记我的名。”本来教室在1楼,办公室在5楼,我也懒得跑腿,更何况还在焦急的改卷子,但我又一想,孩子信任我,知道我能帮他,我也应该尊重孩子,我和他一起回到教室了解情况后,鼓励他要比刚才做得更好,他默默的点头。正是这份尊重,给孩子们增加信心,也给孩子们做了榜样,周老师不仅赢得每个孩子喜欢,也赢得家长们的称赞。直到现在,我闺女升入四年级周一发烧,我让她请假她都不肯,因为有一节周老师的书法课,怕见不到周老师。周老师就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但她做了一位令人敬佩,令人翘首称赞的好老师。

  • 这两天协助高老师班课外活动练体育,乐事趣事层出不穷。
    孩子们练体育偷懒真是各显神通。有迟到几分钟故意错过,有跑圈逃圈的,身为班主任不但得练就火眼精尖的本事还得拥有诸葛头脑谋划计策。
    昨天,高老师发现了多数孩子已经跑了3.4圈,竞没发现丹的身影,环视操场一周,原来丹始终在操场的另一尽头徘徊。今天,逼的高老师竞用了树叶记圈的办法,帮像丹混圈逃圈的孩子记圈数。
    还有几个跳绳总是不满分的孩子,高老师就要求每晚回家用视频汇报练习情况,因为每天人不太一样,高老师怕忘记,就用上了手机拍照记录,笑言拍照留念。
    我们每天其实都和孩子在斗智斗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更是班主任必备的素质。有时声嘶力竭的呵斥并不一定见效,或许还会产生极强的反作用,而这些小计谋说不定就会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化解所有问题,学生也乐意接受。
    破解问题的办法可能显得幼稚,不高端,但实效即可。
    为每天都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班主任点赞。

  • 今天又上了,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走进教室,询问作业的时候,发现铭并不在教室里。一个学生告诉我铭不在教室已经回家了。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自己没听清,又问了一遍。学生再次确认说铭回家了,而且和铭一样没有坐在教室里还有森和淳。他们三个终究是因为管不住自己,被遣送回家反思了。究竟是何时提前回的家,我没有再追问。只是觉得教室里少了三个出名的淘气包,一下子清净了不少。而且明显感觉到因为他们三个的不在,在教室里上课时也不会牵扯我太多的精力。这样整堂课也就顺风顺水,很顺利地推了下来,其他同学的课堂效率也算比较高。
    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对问题学生的处理,难道只有回家反思这一条吗?回家反思,就一定会有效果吗?
    就像王维审老师,在他的书中说道,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直来直往,因为只有曲径才能通幽。教育不可能一触即发,一蹴而就。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他们身上的弊病形成也并非是一日两日。若想根除他们身上的弊病或者漏习,也并非一件易事。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既需要深思熟虑,更需要深谋远虑。

  • 今天晚点的时候,有学生检举文杰u语文课堂吃糖,我请他有机会请全班同学吃糖,并且在没有请客之前不准在教室里吃糖,同学们鼓掌表示支持我。我想看看这样的教育效果怎么样。

  • 3月28号
    杜甫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说文人相轻,但杜甫和李白却有兄弟般的友谊,并且终生不渝。
    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杜甫的诗真实广泛的反映了社会生活面貌,揭示了隐藏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关心国事关怀民生的思想感情,同时又多方面的描写日常生活及自然山川,显示了高雅纯真的生活情趣。。杜甫的诗就像一面时代的镜子。
    第一,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第二,关心国事,表现出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第三,关怀民生,同情人民的疾苦。,体现着坚定的“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第四,抒发夫妇,友鹏情谊,表现广泛的生活情趣。
    杜甫诗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一,诗史的现实主义精神。第二,沉郁悲凉的个性风格。三,语言精工凝练。四,体质多样,众体见长,尤其以古体,近体为佳

  • 周三确实忙碌的一天随着操场上,一声悠扬美妙的哨声,孩子们背着书包,拿着球回家了,我们这一天的工作算是圆满了。但是忙碌也掩饰不了内心的焦虑,这几天看心理,变态心理学里好多症状都适合我。为了避免看见领导,每天早早到校,看着空荡荡的教室,心里阵阵酸楚。内心的窘迫无法叙说,真想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去。可是随着时钟一分一分过去,孩子们三三两两来到教室,扬着笑脸跟我打招呼,我赶紧收起自己的情绪,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就像昨天吕老师所说“过多的解释就是掩饰,人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现在四周静悄悄的,不如白天热热闹闹……

  • 明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员,赛场上他是虎虎生威,当仁不让,可是生活中总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也让我束手无策,但作为老师我还是不能袖手旁观。化学实验考试已临近,周一我电话通知,“考前只剩一节实验课,今天一定要来熟悉熟悉。”电话的那头闷不做声,在我的逼迫之下,无奈的吱了一声“好啊!”我满怀期待等到第二节课,结果又以失望而告终。晚上我发了微信:“如果明天不来参加考试,毕业证就别想了。”也许因为我的逼迫,也许是毕业证的诱惑,今天早上他如约而至。到教室以后,他就像是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整理好理化实验资料,自己主动到了文的旁边,我时不时地向他俩的位置瞟一眼,此时的两人没有往常的眉飞色舞,而是一边讨论着实验步骤,一边用手笔画,那种专注和投入完全融入了各自的表情和动作里。考试顺利进行,我在教室里静心等待,“老师,我考了10分,”掷地有声的“10分”打破了教室里的那份宁静,我顺手竖起了大拇指,“真牛!”他的脸上洋溢的是喜悦和兴奋。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枚希望的种子,如果我们把心思全都放在收获果实上,就会错过那吐绿的嫩芽,绽放的花朵。教育也是一种栽种,不要过分关注最终收获了什么,而要学会欣赏的过程,欣赏一步步走来的细节和心情。栽种,有时候也是为了看花。

  • 那个为加上0.5分,学生就多个优秀而和领导协商的老师,其实就在我们中间,或者是你,或者是我,也或者是他。做个从容的教师,挺难啊,不要分,都能做个从容的教师,那样课堂上老师的脸上会多了更多的笑容。今天学生物理化学实验技能考试,我坐在讲台上,用目光迎接每一个考完试后快步进门的孩子,孩子们一进门就自觉向我报分数。凡是考满分的孩子连走路都是轻松的。失分的低着头,带着一脸懊恼或羞愧的表情。虽然付出多少收获多少,考得不好,肯定和平时不够重视细节和老师的叮咛有关。但是看到孩子们的这些细微表情,还是不禁有点怜爱他们。虽然我们都渴望成功,但是已经失利了,也只能坦然从容面对了。唯有鼓励她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倍加用心,用前车为鉴来减少更多的失误。

  • 今天上课讲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初读我深深地为她的精神光芒所折服,这样一篇文章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呢?我设定的是提取关键词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并归类,引导学生学习她的高贵品质,授课中我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非常清楚地展示文章内容,效果很好。之后,我引导孩子里联系自身想想学完这篇文章你思想有何触动,记得之前,谈到梦想时,凡说“大家不要笑,我的梦想是当老板”于是,我说“凡,如果将来你真当老板了,你会怎么做”
    “老师,我会做慈善”
    “好,你很棒,让自己的存在为别人带来幸福,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他用力点了点头。

  • 因为细节所以感动
    郭红娟,0328
    今天的主题词是"感动"。
    那天婷婷校长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说的我热血沸腾。我就悄悄问问自己,你在一个这么正能量学校里,有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去感受学校的好?
    我就以昨天和今天为例说说我的感受。
    唉,昨天大概是灰色的,整个团队的成员用了一整天时间外加加班一个多小时做的微信,因为一张照片的选择不当,而被毙掉。从下公交车到晚上,我一直沉浸在那种灰色的氛围中。
    老周的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大意是心态很重要。我给她了一个评论,墙都不扶就服老周。真的有时你的灰色情绪需要一个出口,一个冷幽默,或一两句应景的话。和充满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他(她)就像阳光,明媚的让你也不好意思忧伤了。
    还有一个打了鸡血的人,就是老宁。像他,一个高级职称都兑现了的人,加入微信团队,肯定是下雨天没打伞脑子进水了。可是在所有做文编的人中,他最认真,他写的每个稿子都让我仔细的看。偶尔那么一两篇稿子需要我写,他也会审,审完了会给我指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会给我纠正每个用词,我都汗颜。我怀疑是不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他那辈人就把革命两个字,融进了血液里。
    如果一个人只是来我们学校顶岗的话,我觉得他内心可能不愿意融入集体。但林丽却不。她会经常问我有没有什么需要她写的或者需要她改的。这种哪怕在这个学校呆一天,我就是这个学校的人的情怀,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和佩服。
    这些小小的细节写出来,好像挺腻歪的。可是于我们来说,哪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一个小细节,一点小精神,一件小事情,所有的小才汇成了学校的大。
    很庆幸,我也是所有小中的一个点,但愿学校的大河里,因为我,而多了一朵浪花。

  • 20180327共读第八周第二天

    万物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看到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有共鸣,这是文化人的自我安慰吧。 人确实永远不可能完美, 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也是好事儿, 但在自己的专业上始终存...

  • 辛辛苦苦打的一大段文字,因为自己的一个失误一下子没有了,想要全文复制下来,却发现没有了刚才写他们时的那份心境,有些东西,错过了,便是永远错过了。
    今天的作业,就是如此简单吧,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不必解释。

  • 今天再读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中的《读好书如播种》,文中提到:青少年的道德养成,途径是多样的。通过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重要的途径。从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出发,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在他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让他们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到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让爱和美充实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想想目前班里有些孩子,他们把零花钱都用来买垃圾食品或者饮料,周末玩手机、电脑、看电视的时间要长的多。布置得的读书笔记完成得也不是很认真,大部分同学没有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教育工作者词典中永远不该有“为时已晚”的说法。所以我们在自己读书的同时,也要引领孩子们走进阅读的世界。中国有几千万中学生,中国学生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刻苦的学生,但至今并没有一份权威的文学名著必读书目,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事。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的地播撒在孩子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

  • 昨天早晨收作业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孩子没有交作业,其中一个就是迪。以往经常有孩子因为周末贪玩,在周一到校的时候作业没有完成。但大多数孩子都是偶尔为之。迪是上学期少有的经常周末不完成作业的人之一。一般在周一查作业的时候,迪总是说自己写作业但是忘记拿了。当你追问可以让家长打电话进行证明吗?或者是说明吗?他就会改口说自己没有写。上学期有一段时间,迪一直持续是这样的。后来班主任在班级里进行了小组考核,给他安排到了一个新的小组,组长每天给予他很多的鼓励,每天提醒他按时完成作业,只要做的好,组长就给他奖励,对他提出表扬,给他点赞。所以临近期末时,迪总能按时完成作业。
    昨天当看到没完成作业的名单里有迪的名字时,突然想难道是迪的老毛病又犯了?到教室上课的时候问了他原因,他说写了忘拿了。于是我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今天到校的时候把作业带来。但是今天他依然未带到,看来他真的是旧病复发了。
    这个周班主任刚刚重新调换了座位,换了新的小组长。他或许就是瞅准了这样的空隙,让自己的坏习惯再次复发。
    其实不论是谁,要坚持做一件事都是很不容易的。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同样改掉一个陋习更需要下更大的功夫,需要坚持下来的勇气和毅力。

  • 3月27日
    华主任布置我写别的任务,已经3天了,还没缕出头绪,头真的是大了,知识咋这么贫乏呀,愁人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老头子看见了来说了一句;“你每天就写你自己怎么不好,你就不会写写你干多少活。”“你不懂,我是因为看的吴非老师那本书写的教师应该怎么做,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我是找不足。”他反驳 “你整天说你课堂上要反思,也不会写啥的,你都会么?”我郁闷了,我是会么?不对,我差点让他绕里面,我会呀,上课、画画、还有写字,上课我不是不会我只是在不断地学习找不足,总不能把着手里这点东西教一辈子吧,时代在变,教育也在改革,自己再不学点就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为什么教师地位没能够高起来除了社会原因外,教师本身进德修业的意识比较淡薄也是一方面。“写”我是不会,慢慢学吧,加强自我学习,不断鞭策成长,离那个无惜的自己越来越远!

  • 你有没有觉得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活得特别累?我有。累了还什么事都没干,,这种无所事事的忙碌几乎充斥着每一天。今天我读了《跳出教育,看教育》中的《你的大脑,是不是该杀毒了?》顿有所悟。原来,我们的大脑该杀毒了。 每天一睁眼,大脑就打开了若干个窗口,产生无数个念头。其实这些念头里有95% 以上是毫无用处的“病毒”,我们应该及时清理,才能够让我们每天的活动更有指向性。要善于做减法,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垃圾类的想法剔除掉,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重要的事。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在教学中何尝不需要时时“杀毒”呢?现在还时不时的有拖课现象,其实就是“减法”做的不够,备课时没抓住重难点,没把没用的话删除掉,结果在固定的40分钟里没能处理好课堂内容,课前,我们完全可以把同一个类型的内容归纳起来,不用面面俱到,教师的作用是引路,真正的路要让学生自己走,路上的磕磕绊绊也要他们自己去体会感悟,而不是我们说出来。千万不要把大脑中那95%左右的垃圾都灌输给学生,这么多无用的信息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你看,真正优秀的教师上课都是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废话。你的大脑,是不是也该杀杀病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