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研究《诗经》,一开始就把“关关雎鸠”这样美好的诗句解读为“后妃之德”。现在看来似乎很迂腐,但古人之所以这样解释,其实是因为有太多痛苦的历史教训。赵武灵王的婚姻就是一个典...
古代人研究《诗经》,一开始就把“关关雎鸠”这样美好的诗句解读为“后妃之德”。现在看来似乎很迂腐,但古人之所以这样解释,其实是因为有太多痛苦的历史教训。赵武灵王的婚姻就是一个典...
我们继续来看周赧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的国际要闻。首先,刚刚继位的秦武王派甘茂入蜀,诛杀了蜀相陈庄。前文提到,“陈庄之乱”其实是一笔糊涂账。总之,蜀地发生了动荡,秦国中...
苏轼运用战国纵横家的辩术,向朝廷建议陕西独立,提出了一系列议论和实践意见,因此获得了北宋科举史上的最高分。这是在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三苏第二次进京时的事。 三苏是四...
司马光之所以对苏秦、张仪的评价格外审慎,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时代议题。当时的宋朝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类似战国的竞争环境,这为苏秦、张仪的后继者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谁才...
《资治通鉴》讲到张仪去世后,司马光发表了一番议论。本来应该是他一贯的“臣光曰”风格,但这次有些特殊。司马光没有直接点评,而是引用了孟子和扬雄两位儒家前辈的话,意思是前人已经说...
功成名就的诱惑确实很大,但舍弃传统道德又让人觉得不太妥当,难道没有折中的办法吗?这不仅是司马光时代面临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春秋战国以来两千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典难题。...
张仪在秦国的结局如同雾中迷踪,史料之间的矛盾本就为历史研究留下了考证空间。然而,《资治通鉴》对他晚年行踪的记载,却展现出耐人寻味的矛盾与取舍。蹊跷的是,《资治通鉴》在交代张仪...
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继位,张仪面临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秦武王一直不喜欢他,那些看不惯张仪的秦国同僚也在秦王面前不断说闲话。就像苍蝇总是盯着有缝的蛋,这只蛋的裂缝太大了,苍蝇...
新问题来了: 第一个问题是,张仪把楚国坑得那么惨,当楚怀王准备放张仪的时候,难道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吗? 第二个问题,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张仪摆平了山东六国,回秦国交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