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 峻猛除水 攻除水饮 十枣汤是一首具有攻逐水饮功效的中医经典方剂,出自《伤寒论》。 十枣汤的标准剂量是大戟、芫花、甘遂3种药物用量从0.5到7克不等,以大枣10枚煎汤送...

十枣汤 峻猛除水 攻除水饮 十枣汤是一首具有攻逐水饮功效的中医经典方剂,出自《伤寒论》。 十枣汤的标准剂量是大戟、芫花、甘遂3种药物用量从0.5到7克不等,以大枣10枚煎汤送...
姜胶膏 姜胶膏首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合编第七卷·治肢体痿废方》。 张锡纯以“衷中参西”为学术特色,此方体现其重视外治法治疗寒凝病证的思想,是治疗寒凝肢体疼痛的经典外用...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泻热消痞、扶阳固表的功效。原文为“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该方是张仲景针对阳虚热结证所创立的经典方剂。心下痞硬,心...
女性22岁,未婚,两个月前自己摸到腹部肿块,最近感到逐渐增大,变硬,自以为肥胖,未予重视,现在出现左下腹疼痛,呈间断性,活动后加剧,休息或者平躺时减轻,疼痛尚可耐受,盆腔磁共...
振颓丸 振颓丸源自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原方配伍,人参60克,炒白术60克,当归30克,制马钱子30克(需经法制炮制),乳香30克,没药30克,全蜈蚣5条...
一名22岁的年轻男性患者,患者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上腹部为著,患者无腹泻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血尿尿痛,无胸痛胸闷,急诊查腹部CT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提示消化道穿孔,...
升麻鳖甲汤 升麻鳖甲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卷上,具体应用于治疗阴阳毒病。面色赤为阳气拂郁在表,因谓阳毒;面目青则邪在内,因谓阴毒,阴毒不宜汗,故去蜀椒,因不吐脓...
寿胎丸(滑胎保胎) 寿胎丸出自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治疗肾虚滑胎(习惯性流产)、胎动不安的经典方剂,被后世妇科医家广泛推崇。 原方配伍: 菟丝子 120克(...
少腹逐瘀汤 出自《医林改错》卷下,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组成小茴香(炒)1.5g(7粒) 、干姜(炒)3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
男性19岁,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黄白色脓痰,无发热,无胸闷憋喘近日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中带血丝,同时伴有胸闷,盗汗,无胸痛,无乏力畏寒。胸部CT显示,两肺...
建瓴汤(肝阳上亢眩晕) 建瓴汤首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张锡纯创制此方意在治疗“脑充血证预兆发露者”,即现代所指高血压、中风先兆等症。方名“建瓴”取自成语“高屋建瓴”,喻...
桔梗元参汤 桔梗元参汤是一首出自清朝名医黄元御的中医方剂,收录于其著作《四圣心源》中。该方主要用于调理肺气、缓解鼻部症状。针对“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的鼻炎。 黄元御是清朝乾...
活络效灵丹(气血瘀滞疼痛) 活络效灵丹源自清代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治疗气血凝滞证的代表方剂。 原方由四味药组成,各等分: 当归 15克,丹参 15克,生明乳香...
男性,64岁,上腹痛3天来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初始呈阵发性绞痛,偶有恶心呕吐,伴有低热,无寒战,无呕血及黑便,无腹泻,MRCP(即磁共振胆管造影)显示...
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散又名十味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人参败毒散则在解表散寒的基础上,由荆防败毒散去荆芥防风,增加了益气扶正的人参,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虚的外感风寒。...
升陷汤 升陷汤出自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治疗“胸中大气下陷证”的经典方剂。 原方剂量为: 生黄芪 18克, 知母 9克,柴胡 4.5克,桔梗 4.5克,升麻 ...
参苏丸 参苏丸最早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用于体弱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 组成:党参75g、紫苏叶75g、葛根75g、前...
一位47岁女性,一周前因咳嗽就医,本以为是普通呼吸道问题,却被诊断为肺腺癌T4N3M1期,属于肺癌晚期。患者女性,47岁,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不适,偶有白痰,不伴有发热,...
逐风汤 逐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功效祛风止抽,益气养血通络。 具体组成: 生黄芪(生箭芪):18g,当归:12g,羌活:6g,独活:6g,全蝎:6g,全蜈蚣(大者...
荆防败毒散 出自《摄生众妙方》卷八,此方发散风寒、解表祛湿,被广泛用于风寒湿邪表证。 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各6克、甘草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