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姨口述)我1940年出生于甘肃甘谷县农村。没有上过学,参加过扫盲识字班,认识些字,但认不全。1958年在介绍人的帮助下,我和从朝鲜战场退役回来的同村小伙结了婚。 195...
 发简信
    
    发简信
  
  (杨阿姨口述)我1940年出生于甘肃甘谷县农村。没有上过学,参加过扫盲识字班,认识些字,但认不全。1958年在介绍人的帮助下,我和从朝鲜战场退役回来的同村小伙结了婚。 195...
(文/王献礼 徐云花) 1963年8月,我们这些20刚出头的上海知青,坐着绿皮火车颠簸了几天几夜,转车后终于到了新疆农一师胜利十四场,我被分在了一连。 那会儿我们个个像刚出笼...
1977年我在新疆兵团工作,高考过了分数线,却因报错志愿未能上大学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只有初中文化底子的我也想试试,也想着能够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年我29...
@潮望 我们连队的老同志好几个都思想很正,和现在的老人完全不一样,从不给别人找麻烦
我爸58年来新疆,病退时没找到参加志愿军的档案,工龄少算了几年我爸1930年出生在甘肃省甘谷县农村,家中贫困,1950年他参加了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那会儿他是高小文化,在部队里算“高学历”,被分到高炮25营当文书。...
我1975年出生在新疆石河子农场连队,父亲是1961年从安徽自流来新疆的,是连队职工。母亲是1971年从老家四川来兵团连队的,我下面有一个妹妹。 记忆里的连队日子,像戈壁滩上...
那是2004年的秋天,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和另一名同事正在泉水地警务区值班,晚上11点左右,突然有人敲值班室的门。 我推开门一看,一位四十多岁、很精神的男子站在门口。他身穿西装...
1965年,我在木华里42团测量组工作,属团场基建队管,由团生产科指挥,常住十连。 连队离团部15公里,走路得三个小时。我充满强烈好奇心近距离接触到了一帮上海支青。 其中的卫...
1974年底,我进了农三师42团中学当老师 。期间接触到了好些被“造反派”讥为“臭老九”的年轻老师,他们是一批学问深厚、为人正派、谦虚谨慎的优秀人才。其中陈文忠老师就是这样。...
 
  文/刘亮中 漂泊的生活之舟要有停靠的港湾;跋沙在人生路上得有个安歇的住处。人类社会初起至今,住的问题一直是个难解的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
新疆人称原藉为老家。老家对我曾是陌生的字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怀疑是古人仕途失意的矫情之作。 我是哪里领工资那里就是我的“家乡...
文/刘亮中 我自从1950年走出“人生之路第一站”后,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特别是特殊时期险恶的人生路上,有不少朋友关心过我,帮助过我。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下放农场劳动时相识的...
 
  文/李新平 1962年10月,农七师第三管理处(现农九师前身)二分场,结束了农场作物收获工作,奉兵团命令,由额敏二子河迁往麦海因(麦海因是额敏县胜利之光公社所在地,现一六七团...
 
  我爸1930年出生在甘肃省甘谷县农村,家中贫困,1950年他参加了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那会儿他是高小文化,在部队里算“高学历”,被分到高炮25营当文书。...
文/朱维毅 1969年,我从北京到黑龙江兵团5师50团当知青。 当时,兵团不在连队一级设现役军人的职位,我们刚去时,知青干部最多当到排长,连里的领导都是当地老职工或转业军人。...
1977年9月,我在原石河子132团(现133团)派驻6连的工作队当队员,和职工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那个时节正是团场棉花收获的紧张时刻,连队党支部决定:动员全连男女老少职工...
1996年7月26日,一个悲痛万分的日子,妻子李佩秀病逝。妻子身患弧腹癌,发现时已是晚期。 那天下午,妻子手术失败,停止呼吸,儿子去殡仪馆守灵。听到消息,我在喀什十校院子角落...
 
  文/陈平 (父亲口述)1966年,我被划为“三类人员”(刑满,劳教,坏分子)到军管连队基建二连,(兵团农场连队整顿,分为值班连队,生产连队,军管连队和劳改队)发配古鲁巴克戈壁...
1953年3月8日,我们劳改人员和家属二百多人,分乘6辆“十轮卡”转移到疏勒县草湖。草湖离疏勒约二十公里,河流环绕,树木参天,芦苇茂盛,土地肥沃。老喀什人称“马道台庄园”“马...